20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内容摘要:
子花 ,就启发他说 ,是一种花 ,中国最美的花 ,你猜猜看。 那人就说 “ 是玫瑰花 ”。 我有点失望 ,进一步启发说 ,这种花 ,很美 ,在冬天开放 ,中国人最喜欢 ,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 ,写进诗里。 那人想了想说 :“是牡丹吧 ,牡丹又大又美 ,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 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 ,也难怪 ,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何况一种花草。 22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 ,捧在手上 ,供在心里的 ,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 他似乎被我感动了 ,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 ,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 ,苏菲 ,我找到了梅 ,结一种酸酸的果子 ,是可以做色拉醋的 ,很好吃。 我讶然了 ,是的 ,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 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 ,有美实者无艳花 ,难得梅两者俱美 ,梅的美不仅是果实 ,这老美只知道吃。 23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 ,是搞音乐的 ,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 ,反正他没见过梅花 ,就信口开河起来。 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 ,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凌寒飘香 ,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 ,铁骨冰心。 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 ,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 ,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 ,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 ,“何物关心归思急 ,孤山开遍早梅花 ”。 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 ,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 ,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 ,从此入孤山种梅花 ,一辈子没有下山 ,以梅花为妻。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 :“真的吗 ?”“真的。 ” 我说 ,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 ,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 ,无人能比。 “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我脱口而出。 如果你读了这诗 ,看了这梅 ,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 ,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 ,你可以写出 “ 梅花四弄 ”。 24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从此 ,那人每次见我 ,必问梅消息 ,一天被逼无奈 ,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 ,其中有一幅《墨梅》。 那人端详半天 ,说 ,很像桃花吗 ,枯瘦的桃花 ,还有黑色的 ,很稀有的颜色。 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 ,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 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 ,大雪压境的冬天 ,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 ,那种惊心动魄。 怎么才能告诉他 ,千年老梅 ,铁枝铜干 ,如枯若死 ,一夜风雪后 ,突然琼枝吐艳 ,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 怎样才能告诉他 ,当你为情所困 ,辗转反侧时 ,突然一股梅香袭来 ,幽幽而来 ,又悄然而去 ,那种神魂颠倒。 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 ,如果赏梅在淡云 ,晓日 ,薄寒 ,细雨 ,或小桥 ,清溪 ,明窗 ,疏篱 ,再加上诗酒横琴 ,林间吹笛 ,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 ,梅花是人间尤物 ,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25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 ,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 ,他异常兴奋 ,竟说得泪花点点。 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 ,他说他的 ,我说我的 ,他说的我不太懂 ,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 ,有一点是相通的 ,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 ,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 ,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 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 ,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 ,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 ,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 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6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答案示例 : 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 ,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 ,逐步丰富与深入 ,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 ,构思巧妙而自然。 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 ,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 ,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 : 题干中明确要求从 “ 谋篇 ” 与 “ 立意 ” 两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中一定要体现这两点。 谋篇布局要从文章的表现手法、结构、线索等方面谈 ,而 “ 立意 ” 则要从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入手。 27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探究情感体验 (价值判断 ) 热点突破 典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木舟之道 [美 ]西格德 ① 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 ,还有拍打的水声 ,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 ,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 ,他便与它一起漂流 ,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 ,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 ,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 ,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 ,小舟灵活敏捷 ,任你摆布。 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 ,融为一体的感觉。 28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然而 ,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 ,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 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 ,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 ,疲劳便被忘却 ,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 ,不必费力 ,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 ,独木舟随意滑行 ,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 ,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 ,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 ,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2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③ 如果风起浪涌 ,你必须破浪前进 ,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 ——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 ,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 ,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 ,如此这般 ,周而复始 ——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 ,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 ,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 ,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 ,竖起独木舟晾干 ,烧着晚饭时 ,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 ,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 ,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 ,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 在狂野的水路上 ,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20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散文阅读4文本探究价值判断和审美倾向
相关推荐
种类繁复 ,形态各异。 题目材料给出的就是观点 :智慧是经验 ,智慧是能力 …… 景象繁多。 写作的难度就在于不能以列举的方式来分析论证 ,而是要抓住智慧的特质 ,着眼一点充分分析。 “ 智慧 ” 的特质是善、活、妙。 “ 善 ” 是智慧的出发点 ,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 “ 奸诈 ” 和 “ 狡猾 ”。 “ 妙 ” ,是智慧的归宿点 ,它令人惊叹 :多么巧妙、美妙 ,多么圆满、通达
着新磨的镰刀 ,走向村外的麦田。 清晨的风 ,凉丝丝、湿润润的 ,氤氲着麦子成熟的清香。 三爷禁不住将鼻子抽动了一下 ,又抽动一下 ,脸上的皱纹便舒展开来。 走进麦田 ,望着眼前铺天盖地的金黄色麦浪 ,三爷的眼睛里蓦然跳动起闪亮的神采。 他用手指试了试镰刀的刃口 ,又深吸了一口气 ,而后左手拢麦 ,右手执镰。 嚓 ,一镰 ,嚓 ,又是一镰 ,涌动着的麦浪便在他挥舞的镰刀下应声而倒。 身后
去 ,但邀请他晚上来和她待一会儿。 “ 我向您保证没事了。 ” 她不得不这样连连地说。 夏尔爵士可受不了这种折磨 ,一直到晚上他都提心吊胆。 二十点的时候 ,他拿着玫瑰花去按她的门铃。 个子不高的年轻女人仿佛已经康复 ,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 ,但健康已经没有问题了。 她给他端来了黄豆沙拉枯茗干酪 ,他对这些食物过去吃得很少 ,但现在感到很喜欢。 他心里暗想 ,享受新的快乐现在还为时不晚。 “
的意思是 “ 我感到震惊 ”。 其次运用 “ 还原法 ” ,“像一道明丽的雪线 ” 运用了比喻手法 ,还原本义就是 “ 非常显眼 ”。 再次运用 “ 补省法 ” ,我们可以问为什么 “ 刺痛了我的眼睛 ” ,这是因为 “ 我 ” 从白发中 “ 感到了生命的衰老 ”。 最后运用“ 明旨法 ” ,结合相关文段 ,我们能感受到作者 “ 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 综合上面的四种方法
其在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动态词义。 :词语本义 +语境意义 +手法效果。 19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对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年的五月初五 ,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 ,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 “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 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 ,就已经决定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刘克庄 试说东都 ① 事 ,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 ,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 ,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 ,妆髻尚宣和 ②。 十口同离仳 ,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 ,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 ,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 ,不见翠銮归 ! 注 ① 东都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 宣和 :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