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内容摘要: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思索。 中国哲学认为:万物皆法于阴阳。 阴阳交融、平衡乃万物生发之根本,“天人合一”,人体生命亦法于阴阳。 中医生命模式 阳:天、日、凸、男、腑、表、外、热、实、奇 阴:地、月、凹、女、脏、里、内、寒、虚、偶中医生命模式 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五个人体器脏是人体生命运行的核心构成。 满足自然五行关系法则。 分别对应于自然物中火、木、土、金、水。 中医生命模式 心位于胸中,开窍于舌,主运血,为人体生命活运动的核心。 它的活动是受心传导系统支配的自主运动,但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以适应身体的需要。 肺位于胸中,开窍于鼻,在体生皮毛,温润肌肤。 主司呼吸,为人体内气交换的通道,辅助心脏运行气血,并能调整人体脏器组织之间的功能联系,保持正常的活动。 肝居于右脉下,开窍于目。 它的功能主全身血液的贮藏与调节筋骨关节的运动,精神情志的调节。 脾居左胁下,开窍于口,输布营养精微,长清降浊,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体皆赖以营养。 肾位于腹后壁腰眼处,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主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五脏是人体精、血、气之寓,外连能量摄取,内系思维情志,它们存在状态的好坏直接反映为人的体质、气色、情志。 中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观察到:五脏的存在状态必表于形,如肝阳上亢,则性情急躁善怒;肝气不足,常表现为胆怯恐惧,肾气旺盛,人多聪明机智,动作轻捷有力,精巧灵敏。 五脏状态的判定是保养之首,因人而异,辩证调养,尤如对证方可下药一样,不可盲动。 中医生命模式 心 )(小肠 )火1、心的主要功能:(1)心脏是人的核心脏器,成人体中约有 5升血液。 心脏为运输营养物质,从肺泡中吸取氧和血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输送到全身的组 织和细胞,组织和细胞利用血液输送来的氧,将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氧化,于是产生能量。 驱动血液全身流动的动力便来于心脏,心脏就像一 个泵。 心脏每分钟要喷出 45升的血液,这样算来,每昼夜要排出 6500升血液。 一个人从出生到 60岁,心脏要跳动 20多亿次。 心脏的工作效率之高,消耗能量之巨,自身所需的血液也较多。 所以,心脏排出的血液当中,约有 1 20用以供应心脏自身。 所以,保护心脏的健康,是不能有丝毫忽视的。 1、心的主要功能: (2)主思维:心脏功能好与否,直接影响大脑的思维。 如心脏功能差,供血量不足,会导致身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腑细胞供应的营养及氧不足,造成组织细胞死亡,致使 个人痴呆,俗称“痰迷心窍”及“精神分裂”,这都是因为脑细胞长期缺血,而引起细胞死亡。 1、心的主要功能:(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脏衰竭;盗汗、自汗、手足潮汗说明心功能差。 1、心的主要功能: (4)络小肠:食物中的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腑脏。 由于心与小肠有经络关系,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份进入膀胱,出现尿热、尿涩,甚至尿血,在治疗中出现以上现象而久治不愈时,应考虑调正心功能,以拍尿热尿痛为标,治心脏为本。 2、心的相关症状胸闷、气短、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倦、多汗、眩晕、口唇青紫、畏寒肢冷、心悸潮热、脸色发红、五心烦热、咽干、痛引肩臂、痰多、小便淋沥、口舌生疮、体表溃疡、尿血、恶心。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出现问题,会出现血压不稳、面红。 3、心的反射部位:(1)额头上 1 3处;(2)鼻梁上端最凹处 (山根处 );(3)脸颊内侧为小肠区;(4)眼的四周;4、额面望诊:(1)额头上 1 3处,长痦子为先天心功能弱,长痘痘为近期心脏有负担、有压力,长斑为心脏病已形成。 (2)山根处有横纹,为心脑血管有问题,可能血压不稳、血稠、血脂高、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3)印堂有竖纹,为神经衰弱、睡眠不好或过多。 (4)两眉中间的痦子、痘痘、斑均为脑区有病,如头痛、脑梗、血栓等。 (5)嘴唇:暗红 高血压,发白 低血压。 (6)观察小肠区,心脏病人一般表现为小肠不好,严重时可影响至内分泌及甲状腺等。 5、发病原因:(1)情绪:喜伤心,注意七情刺激、性急。 (2)气候:风、湿、暑、火。 (3)烟酒过量,苦味伤心。 (4)滥用药物:服用医治其他病而刺激心脏的药,如长年服用外伤药等。 (5)环境污染:噪音袭击(6)劳逸:过度劳累称之劳力过度。 劳心伤血,脑力劳动过量,生活工作紧张,压力大。 过度房劳、伤气、伤血、伤肾。 安逸:退休没事、过度安逸、打乱了正常生活规律。 (7)生活形态,人为的睡眠不足,熬夜。 (8)病毒、病菌感染。 (9)健康服务不当。 (10)生物体因素,如遗传、基因等因素。 6、心脏病人日常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2)情绪稳定,不要大喜大悲;(3)注意饮食:禁烟、酒,注意少食苦味食品,(4)用药要谨慎,伤心脏的药物少用;(5)注意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噪音袭击;(6)注意好胜心强、急燥妄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7、心脏对其他器官的影响:(1)心与小肠有经络关系。 故有心脏病的人小肠消化系统差,久病后,心对肝有相侮作用 (反克作用 ),所以,可能会影响胆汁的分泌。 有口干苦、无味的现象,影响胃。 (2)心脏会影响其他器官如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3)心脏病久了,会影响肺功能。 心克肺,出现哮喘现象 (肺心病 )。 (4)心脏供血不足会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的疾病。 总之,心脏病是当前世界上称之的威胁人 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 在全球人口中, 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可达 1200万人。 所以, 对心脏病,不能有一点点忽视。 1、肺的主要功能:(1)主呼吸:呼出废气,吸进氧气,将氧通过血液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 (2)通水道:饮水入胃经过脾化为津液输给肺,肺推动津液在全身流动,为人体各组织补充水份;使水液最后顺利到达膀胱,变尿排出体外;还可以使水液到达皮肤,出汗散热,这样,进的是清水,排的是废水,净化身体。 如果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 中医认为,肺、脾、肾是组成人体水道的三个主要脏器。 肺 中水之上源,其不通时,会出现上半身水肿,如面、头、上肢浮肿;脾 中水道,堵塞时,会出现全身浮肿;肾 为之下水道,不通时下肢浮肿。 (3)主皮毛:由于经络、神经血管的联系,皮毛感受气温、痛感,首先反射到肺,如受寒马上感应打喷嚏,痛时倒吸冷气。 (4)络大肠:肺与大肠有经络关系,肺有热与寒时会出现大便干燥与拉稀的现象,反之拉稀日久会出现咳嗽现象。 肺有火产生便秘,便秘久,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 所以,从五行图上来看,肺克肝是有道理的。 中医生命模式 五行(肺)(大肠)金咳嗽、全身痛、鼻寒声浊、气喘、痰多、不能平卧、少汗、口鼻毛发干燥、皮肤无弹性、咽痛、咳脓血、水道受阻、面肿、身肿、不闻香臭、情绪低沉、悲观、忧伤、喜食辛辣、面孔发白。 2、肺的相关症状:3、肺的反射部位(1)眉心上,两眉间,把眉毛分成 1 2内侧,去除额头的上 1 3处为肺及呼吸系统区;(2)从外眼角往下划线与鼻下端为齐,在线上长东西为大肠区。 4、肺的颜面望诊(1)肺区出现暗红色,表示肺功能弱;有亮点,考虑是否有结核。 (2)肺区出现红痘痘或红色,说明呼吸系统有炎症。 (3)有明显的红血丝或暗红色、黑疙瘩、斑痣、脓包,怀疑有病变 (肿瘤 )。 (4)大肠区发暗红、不平整,考虑结肠炎。 (5)大肠区有痦子、痘痘、斑考虑有便秘,大便不成型。 (1)情绪:悲伤肺,悲伤过度会引起咳嗽等;(2)气候:风、燥、寒、火;(3)饮食:辛辣食品伤肺及气管、咽喉等呼吸系统;(4)环境污染:误用化学成份的水,对呼吸系统器官不利于肺;(5)劳逸:劳力、劳心、房劳都伤气;(6)病毒、病菌:如感染肺结核菌、病毒性感冒等等;(7)生活形态:烟伤肺,肺癌与吸烟有关;(8)健康服务:不当的医疗事故等;(9)生物体因素:遗传、基因缺损;(10)40岁以上人群。 5、发病原因1、肝的主要功能:(1)主免疫:肝有解毒的功能,它可将酒精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将有毒物质分解为无毒物质和便排除体外。 人的免疫力低下,特别易患病;人体无疫力时,生命将会终止。 如喝酒,长期对肝的损害,造成功能减退,最后变成酒精肝、肝硬化腹水、肝癌,后果不堪设想。 (2)肝藏血:心脏在工作时是将血液推向全身。 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它向心脏供血,当人休息时,血液从全身流回心脏,心脏又将血液从一根静脉流回肝脏。 肝功能正常时,可迅速、大量的向心脏供血,使大脑、四肢、五脏、皮肤及时得到血液的营养,这样才能反应灵敏、有力;肝功能不正常时,则感到乏力,思维迟钝,所以说,肝是调整血量的。 (3)主谋虑: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一个人的判断、思考、处理、决断事情都与肝胆的健康状况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一改过去状况,易怒、多疑、胆怯都应考虑是否肝功能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4)主筋:古语说,久走伤筋,筋伤肝衰。 肝好筋自柔软,肝不好的人,腿抽筋。 (5)主目:肝胆经络走目,故肝、胆功能差的人眼干涩,小儿近视,糖尿病的人合并肝病时,会失明。 (6)主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二指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食物,如肝、胆有病,会出现胆汁上逆、口苦、消化不良、胃胀、腹胀等。 中医生命模式 五行(肝)(胆)木口干苦、耳鸣、偏头痛、叹气、性急、易怒、多疑、忧郁易惊、恶心、呕吐、手脚抽筋、肝区沉痛、目黄、爪甲不华、经少、闭经、行走不稳、不思饮食、神经分裂、关节曲伸不利、脸色发青、肝脏肿大、舌质绛紫色、浮肿。 络胆:肝、胆为经络关系,相互影响。 2、肝的相关症状3、反射部位(1)、眉毛 1 2外至发际及鼻梁中段为肝区。 (2)、鼻梁中的两侧斜坡处为胆区,以上两处长痦子,为“先天不足、易生病”;如长痘痘,为近期 15天之内有病变;另如长斑,可考虑 12年及 35年的积累。 (1)肝区发育为肝功能弱,肝区与鼻梁侧有暗影为胆囊炎。 (2)爪甲不华、面目萎黄,为肝胆不好。 (3)近期出现黑疙瘩,考虑有病变。 (4)额头上有皱纹增加,表明肝脏负担过重。 (5)满脸雀斑,先天性肝功能不足。 4、颜面望诊(1)情绪:怒伤肝、脾气暴躁;(2)气候:风、湿、火;(3)饮食:伤食、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偏食、营养不良、酸食伤肝;(4)滥用药物:常年用西药;(5)环境污染:化学成份的影响;(6)生物形态:常年出入酒局,饮酒过量;(7)生物体因素:基因缺损,遗传因素等;(8)传染因素:通过血液、粘液、唾液、针头传染等。 5肝的发病原因(1)甲型恢复较顺利,乙型及非甲非乙易转为慢性。 (2)轻型预后佳,重型因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3)妊娠或肝内原有寄生虫或胆道感染者,预后差。 (4)年龄小者预后较好, 40岁以上者,急性易转为慢性。 (5)男性比女性更易转为肝硬化、肝癌。 (6)早发现、配合药物及产品调治,充分休息者恢复快。 (7)肝炎急性期过度劳累、饮酒、服用对肝有伤害的药物、手术创伤及营养不良,均不利于恢复。 (8)免疫力低下,也是影响肝病预后的重要原因。 6、影响肝病预后的原因(1)饮食原则是“三高一低”,高糖、高热量、高蛋白质和低脂肪,但并非十分严格。 (2)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卧床休息可增强肝血流量,改善肝的营养和氧的供给。 (3)配合服用冬虫夏草、花粉、五味子等产品对肝炎有相得益彰的作用,可长期服用,元任何毒副作用。 (4)不要忧虑、紧张、避免生气急燥,中医认为“怒则伤肝”。 因为肝脏喜疏泄、条达,气机调畅升降正常,人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就会致病。 (5)合理安排饮食,切勿饮酒,最好戒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药品如安眠药、镇静药、驱虫药等药物,以免加重肝损坏。 (6)肝炎患者女性则应坚持避孕,男性要节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