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下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内容摘要:
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生众:张继的《枫桥夜泊》。 生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生 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生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 ” 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 —— 生 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师:很好。 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 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 (师出示幻灯,带读。 )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 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或月光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 7:表达思念之情。 师:对。 表达思念。 (启发)是思念 —— 生 8:思念故乡。 生 9:思念 亲人和友人。 师:太好了。 通过复习,大家知道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表达对故乡或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课题。 (师幻灯出示课题) 师:(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生 10:词牌名。 师:对。 这首词有没有词名。 生 11:没有。 师:好。 再看作者。 昨天有哪些同学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查阅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生纷纷举手,师检查) 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去查阅资料了。 现在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最好 不看资料,凭记忆能说多少说多少。 生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最高官至礼部尚书。 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 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师:讲得很好。 把苏轼的生平概括得既简洁又明了。 (又向大家问)关于苏轼,他介绍完整了吗。 生:(齐声)没有。 师:对,他只介绍了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谁来补充。 生 13: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 、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 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师:两位同学学习态度很好,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整理出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来,精神可嘉。 (生齐鼓掌) 师:现在,大家把书翻到 144页,把这首词先朗读一遍。 (生齐读,师聆听) 师:大家读得不错,老师仔细听了,没发现有字读错音。 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 小序读一遍。 (师生同读小序) 师: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 生 14:“兼”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 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齐)两个。 师:对。 是哪两个呢。 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 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疏通一下。 (生自读课文及注解) 师:都看完了,看懂了没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众生默然) 师:(微笑)没人举手。 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 现在我 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苏轼为什么要问天。 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生 15: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 那老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生 15: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 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 (众生默然) 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生 16:回去。 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 (生齐笑) 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 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 (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北师大版九下水调歌头教学实录2篇
相关推荐
丽为工。 贞元九年(公元 793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公元 815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 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 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
的概括能力,品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进行了训练,相信对大家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帮助。 五、抓文眼,明主旨 师:本文主要是写看社戏,那么我们来看戏好看么。 (播放船头看戏及一段越剧) 齐:不好看 师:请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为什么不好看。 生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生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生 3:最怕看“老旦”,她还是不停地唱着。 师:很好
污”。 周:如何对应。 生:“汶汶”对应“脏”。 师小结:宾语后置要体现出来。 周:字词解决要进入课文内容,文中两个人物,有怎样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寻依据。 应从哪几个方面找。 生齐:语言、神态、行动。 周:用两个字、四个字的词概括。 (幻灯展示问题一)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 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结合课文分析。 生 1:选屈原。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看出他忧国忧民,因为当时国破家亡
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 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 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总结: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 (留恋)留恋什么。 (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
独看。 望月 思 家 思家生 感 向往和平 何时 双照。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 但他的几首小诗却写得 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据皇甫冉说,刘方平善画, “墨妙无前,性生笔先 ”(《刘方平壁画山水》),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