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内容摘要:
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 教师 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 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 184。 溶剂质量 )180。 100g (溶质质量 184。 溶液质量 )180。 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 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数学 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184。 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 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 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 16份质量的食盐和 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 20%的 NaOH 溶液 300克,需 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 NaOH)= 300克 20%= 60克。 溶剂质量(水)= 300克- 60克= 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 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 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 ,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 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 10%~ 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 150千克质量分数为 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相关推荐
,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板书 ]: [学生活动 ]:打开课本 P3 阅读 [试验 1- 1]。 [板书 ]: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 ]: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 [实验 1— 1],按以下三步演示: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瓶外空气中一样。 证明瓶内气体为空气 ——
既患夜盲症,又患佝偻病的儿童应多吃( ) A. 胡萝卜和番茄 B. 新鲜水果和蔬菜 C. 粗粮和牛肉 D. 肝脏和鱼肝油 由于偏食,小王的上皮组织发生角化,皮肤粗糙,同时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体内缺乏( )① 维生素 A ② 维生素 B1 ③ 维生素 C ④ 维生素 D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副食又很单调的人,容易患下列哪种疾病。 ( ) A.
学 程 序 备 注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做了一个圆柱模型,测得这个圆柱的 底面半径为 cm,它的高为。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厘米。 (二) 探究知识: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若直 接用笔算把上述结果计算出来,你是否感觉有困难。 有没有其他的计算工具来替换笔算吗。 用计算器计算时,正确的按键顺序是 怎样的。 (三) 明晰知识:
重组 O2 H2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讲 解 当水分子分裂、消失的同时水的性质还存在吗。 当氧分子、氢分子产生的同时氧气的性质、氢气的性质也随之而表现出来了。 所以分子是 „„„ . 板 书 二、 分子 原子 分子 : 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 一种 微粒。 讨 论 由上图你们可获取那些信息。 补充讲解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不再继续分裂
特点就决定了化学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 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并设问,如果我们要去攀登喜马拉雅山,我们应该带哪些必备用品。 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 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二)、讲解新课,探究新知 新课的讲解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镁)反应现象是什么。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 [板书 ]: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 ]:演示 [实验 1—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 ]: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 CO2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