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3内容摘要: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 速度 的单位是什么。 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 运动的物体 中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 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观察 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实验介绍 ( 1)明确实 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 秒表测。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3
相关推荐
使用秒表; ( 2) 指导学生测 50 米距离和 25 米距离;对学生用不同方法测量距离给予肯定; 各 组 组长 先 学会,再回小组教会其他同学。 有学生用皮尺量的,也有学生用塑胶跑道间隔计算距离的;还有的用皮尺量出一位 学 生一 步 距离,然后用步丈量距离的; 通过学生互相学习使用测量工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测量 ( 1) 每 4个人为一个小组,先由甲跑
(2)形状多种多样。 2. 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O)。 (2) 动力 : 使杠杆转动的力 ( F 动 或 F1) (3)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 阻 或 F2) (4) 动 力臂:支点到 动 力作用线的距离 (L 动 或 L1) (5) 阻 力臂:支点到 阻
部分物理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 演示 】 书上实验 6— 5 【小结】通常 状况下, 1体积水中能溶解 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 学生完成书 P114表 【板书】二 、二氧化碳的 化学 性质: 【演示】 书上实验 6— 4 现象: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边角边 ”或 “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 应用格式: 强调: 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 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二 、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 .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
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 ―― 三条边。 二 、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 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 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说明: ( 1)、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