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下折线统计图内容摘要:
些什么呢 ?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 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 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 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 (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 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 )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 ?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 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 , 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 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 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 ?(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北京版数学五下折线统计图
相关推荐
) 12 = ( ) 8 和 12 的 最小公倍数( ) =( ) 我发现了:( ) ( 3)概括:原来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既要包括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也包括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包括三个数独有的质因数。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上面(指短除法的算式)的这些做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为什么。 判断正误,得出正确方法。 ( 1)指着正确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三个数公有的约数 2 6 8
答。 ⑶ 完成后学生自己看教科书第 27 页例 4,对照检查自己列式解答的过程是否正确。 2. 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学生互相补充,教师归纳小结板书如下: ⑴ 设未知数 x ⑵ 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⑶ 解方程 ⑷ 检查 3. 反馈练习,完成第 27 页“练一练”。 三、 巩固练习 1. 解下列方程。 75x=2110 31x﹦ 6 53x﹦1615 5 x﹦ 2110 学生
本数的 4/5”的含义。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线段图。 重点说明:这个题是科技书与故事书相比较,因此要画出两条线段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口述分析: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4/5,就是把故事书看作单位“ 1”,把它平均分成 5 份,科技书的本数相当于这样的 4份。 求学校图书馆内有科技书多少本,也就是求 1025 的 4/5 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试解答 练一练 鸭的孵化期是 28天,
什 么 关系。 ,并指出它的质因数有哪些。 8 12 18 200 50 二 、练习巩固 ( 1) 把 33, 70, 240 分解质因数。 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应该注意什么。 讲解板书: 33=3 11 70=2 5 7 240=2 2 2 2 3 5 ( 2)小结方法:用什 么 数去除(质数) 除到商是什 么 数为止。 (质数)把什 么乘起来。 (把除数和商乘起来) ( 3)练习: 36,
)写出的两个数中如果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写下去。 6=23 28=227 60=2235 (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 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考考你:把 13 和 15分解质因数。 揭示:把一个合数 用质因数(既是质数又是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如把
相同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这是为什么。 总结:两个杯子原来的水位是相同的,放入土豆和正方体木块以后,两个杯子的水面都变高了,一个杯子的水面比另一个杯子的水面升高的 多,说明土豆的体积大。 ( 2)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