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一上5以内加法教学设计1内容摘要:
、可上下。 ( 1+ 3= 3+ 1= 4 3+ 2= 5 2+ 3= 5) 说一说: 看看这两幅图的意思,在组内说说,然后 再 组内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生:(观察→讨论→汇报) ( 1)有一只小猴正在荡秋千,另一只猴妈妈抱着一只小猴,一共有几只猴子。 ( 2)有 3 个钩子上挂着水壶,有 1 个钩子上没挂水壶,一 共有几个钩子。 ( 3)有 1。北京版数学一上5以内加法教学设计1
相关推荐
)求什么。 (一共有几条小鱼。 ) 1. 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 2条鱼和 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 , 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2. 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 说明加号“ +”的写法和读法。 4. 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 2和 1分别表示什
才能 又 快又不漏掉 呢 ?可以边摆边说,摆完后,和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 小 组合作:组员交流各自的分法。 全班交流 : 指名到实物台展示 ,一个人摆,一个人带着说 8 的分与合。 看到 8的分与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左边越来越大,右边越来越小。 为什么 ? 移过去的。 移补的思想,总数不变。 现在我们来看看 8 的分与合有几组。 7 组 你们猜对了吗。 你们真会动脑筋 ,
小动物分成了哪两类呀。 三、让学生选择分类标准来分类。 [使学生能按照制定标 准来进行分类。 ] 1. 看,这儿是哪儿。 有几种交通工具,都有什么呀。 2. 那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呀。 把这些交通工具放在它合适的位置上,和你的小组同学动手贴一贴。 3. 汇报:你们都是 怎 么贴的,为什么。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分类,并在此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 4. 说的真不错
可以以他的一篇文章《读 伊索寓言 》为例。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现代儿童不宜读《伊索寓言》的观点,他认为读《伊索寓言》会使纯朴的学生简单化,幼稚化,以为人事间是非的分辨,善恶的果报,都会像禽兽当中那样分明,长大了自然会到处碰壁。 ) 整体感知: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实 施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先让学生速度课文
二、学新知 创设情境。 活动一: 10 朵花,放在 2 个花瓶里,可以怎么分。 实物图片。 ( 1)生动手分,动口说。 师巡视,指导生按顺序说、摆。 ( 2)同座相互说。 ( 3)汇报。 活动二:给图添色。 两人合
生:不好的。 师:为什么 ? 生:越是不好的景象越能映衬靠窗病人的高尚。 生:还可以表达出一种讽刺的味道,“恶人有恶报,这正是不靠窗病人应得到的下场。 师:现在大家作个比较,看看原文是不是按这样的思路来写的。 (出示幻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哪个更好 ? 生 (惊讶,既而沉思 ):一面墙好。 师:为什么 ? 生:把视野挡住了,一无所有,这比外面破败景物还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