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新闻短评写作内容摘要:

之类的标签,还能得到一部分群众的认可,那是更可怕的。 【 参考示例一 】 权力出笼后的可怕 穆新成善事或许做了不少,但这只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将 “ 行善 ” 当做 “ 作恶 ” 的保护伞。 他救助一些贫困者,是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扶危济困、为民办事的官员形象,以此来掩盖自己通过 “ 江湖规则 ” 获取巨额灰色收入的可耻行为,还真有一部分人被他迷惑住了,甚至事发后还有人为他辩护,可见把行善当做作恶的保护伞的行为更具欺骗性,更可怕。 【 参考示例二 】 “行善 ” 岂能成为 “ 作恶 ” 的保护伞。 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被双规后,有很多人却力挺他为 “ 劫官济贫的侠客 ”。 这体现出在当地真正为民的好官太少了,以至于百姓对如此可疑、如此成色不足的善举表现出了饥不择食的欢迎。 “ 侠贪 ” 之走红折射了一些人心目中 “ 好官标准 ” 的沦落。 这对于一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法制建设的国家来说,是一种令人揪心的悲哀。 【 参考示例三 】 “好官标准 ” 的沦落是当今社会的悲哀 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因为做了一些“ 扶危济困 ” 的善事而被人称之为 “ 大侠 ” ,这是法制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能说做了一点实事、好事的贪官就不是贪官,因为善行并不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恶,也不能改变他利用公权谋取私利是违反了法律的行为这一实质,如果称他为大侠,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法制意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