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力——物体的平衡内容摘要:
相同 垂直 [例题 10]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块三角形木板 a,若物体 b在 a的斜面上匀速下滑,则 : ,而且没有水平运动的趋势 ,但有水平向右运动的趋势 ,但有水平向左运动的趋势 a是否运动或运动趋势作出判断 思考 :若 b在 a的斜面上匀加速下滑呢 ? [例题 11]C是水平地面, A、 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 F是作用在物块 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 A和 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B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1和 B、C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可能是 : 1=0, μ 2=0 1=0, μ 2≠0 1≠0, μ 2=0 1≠0, μ 2≠0 [变式题 ]如图所示,重力为 20N的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向左运动。 同时物体受到大小为 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 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2N,向左 B. 2N,向右 ,向左 D. 12N,向右 [例题 12]水平皮带传输装置如图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 A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 C后滑动停止,之后 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 B端。 在传送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① 在 AC段为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②在 AC段为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③在 CB段不受静摩擦力 ④在 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例题 13]物体 B放在物体 A上, A、 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 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则 : A. A受到 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 A受到 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 A、 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 A、 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 A、 B表面的性质。 : 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 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 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 : 先重力 、 直接作用力 ,后弹力和摩擦力 . 五 .受力分析 具体分析时 ,可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 [例题 14]如图所示,一倾角 θ的自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放一质量为 m的箱子,在自动扶梯由静。高考复习专题:力——物体的平衡
相关推荐
LV) 2T/ 8R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WF=W电 +1/2 m V2 =( BLV) 2T/ 8R+ 1/2 m V2 题目 练习、 如图示为间距为 L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水平地放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一端电阻 R,一电阻是 r、质量为 m的导体棒 ab放置在导轨上,在外力 F作用下从 t=0的时刻开始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V=Vmsin ωt,不计导轨电阻
以后 的名篇 《 声声慢 》 词中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在抒情 手法 上有 异曲同工 之妙 , 而抒发的 感情却不相同 ,请 结合诗句 对 此 作简要分析。 ( 4分 ) 解题分析 : 手法 —— 鉴赏形式 , 求同分析 1分 情感 —— 鉴赏内容 , 求异分析 2分 表述 —— 两层三点 , 结合诗句 1分 优秀答案示例 1.两诗均用了 拟人 的手法,将人的感情色彩赋予荷花、菊花
*网 Z*X*X*K] 科网 ZXXK]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 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 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 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A、实验(事实) —— 理论假设 —— 实验(提出新的实验事实) —— 修正理论(建立新的假设) —— 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 B、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在纠正偏差、错误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完善和提高的。 二、现象 • (一)干涉: • ( 1)干涉类型: 红光干涉 蓝光干涉 白光干涉 ( 3)应用: 测波长、用干涉检查平面、增透膜 (镀膜照相机、眼镜) A、杨氏双缝干涉 B、薄膜干涉
,是由花盆摆成的图案,根据图中花盆摆放的规律,猜想第 n个图形 中花盆的盆数 an =。 有自然数表(如图) 设 aij( i,j∈ N*)是位于这个正方形数表中从上往下 数第 i行,从左往右数第 j个数,如 a32=8 求 a(200)(200) 1 2 5 10 … 4 3 6 11 … 9 8 7 12 … 16151413 … …………………… 一、数列的表示 若数列 {an}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