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七上25有理数的加法内容摘要:
的评价 说明即可。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问题: 法则: 例题: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不必要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应以 活动课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要让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得到算式并体验规定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算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体 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 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二、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有理 数的加法的第二课时,它是在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种方法,为以后进行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在本章中占有不可取 代的位置。 五、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法 六、教具: 幻灯片 七、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师出示幻灯片一: 计算: ( 1)( 17) +( 7) ( 2)( 12) +9 ( 3)( +) +(+) (4)()+ (5)++() (6) )31()21()32(21 教师引导学生看第 5 小题中, 和 么关系,能不 能把它们结合 在一起;第 6小题中 21 与 21 有什么关系; 31 与 32 是同分母的负分数,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吗。 如果能,请学生回忆一下 ,这符合什么运算律。 师出示幻灯片二 提出问题: 计算 学生回答前四小题,笔算后两个题材,然后找学生回。冀教版数学七上25有理数的加法
相关推荐
通过学生讨论、训练,使学生认 识到 10 的幂中指数与运算结果中 0 的个数及数位之间的关系。 为科学记数法概念的理解打下基础。 探究活动二 二、观察探索,初步认识科学记数法。 (出示幻灯三) : 利用前面的知识,你能把一个比 10大的数表示成整数段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 10n的形式吗。 试试看. 10= 1 ________ 3000= 3 _________ 25000= __________
汽车以 80 千米 /小时的速度行驶了 4小时,则行驶的路程是 千米 飞机以 400 米 /秒的速度飞行了 2020米,飞机飞行的时间是 秒。 提问: 路程、速度和时间可以用 字母表示吗。 它们的关系如何。 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哪些公式。 学生解答,并归纳用字母表示公式,并举例说明还可以表示哪些公式。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同时字母还可以表示公式 一 起 探 究 观察下 列数组
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整式是最基本的代数式,它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回顾本章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举例说明单项式 的系数、次数。 请举例说明多项式的项、次数、同类项。 举例说明如何去括号,怎样合并同类项。 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实质吗。
方法详见前述 ■ 忽略基础,过于浮躁 片面强调复习效率和短期内追求总分大幅提高易使同学们心浮气躁,追求短线行为,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看那本习题集,一晚做几十道题还嫌少 …… 其实都是蜻蜒点水,流于表面。 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 CU而就。 衡量复习效率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做题多少为标准。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掌握 “ 真谛 ”
成功的第一秘诀 怀自信心能跨越每一个障碍 激情是点燃精神之火 激情赋予学习无穷的力量 无论何时:积极的态度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态度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 . 积极的学习态度 超强的自制力 “我不是天才,我虽 16岁但我有超越年龄的“自制力”,我是一个按照计划跟着老师复习的乖学生。 我总能很好地控制时间,掌握分寸,在学习与玩乐之间找到平衡点。
习课上找、借东西所花时间 时间类别 所需时间 看自己一天时间的利用率高不高 与成功有约 一天时间的利用率 =学习 (工作 )时间/ 24小时 学习时间 =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真正利用的课余时间-发呆时间-闲聊时间-借东西时间 你的时间利用率高吗。 主要是什么习惯产生的影响。 与成功有约 珍惜时间 拒绝懒散 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 我要改掉的不良习惯有: —————————————— 我打算这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