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历史七下南宋和金的对峙1内容摘要:

帝宋高宗也怀疑岳飞,便下令招回岳家军,连发十二道金牌,面对千辛万苦收复的失地(岳飞痛心而返)。 岳飞回京后被秦桧诬陷谋反而入狱,在狱中秦桧严 刑逼供(岳飞恢心绝望)。 最后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竟以一个 “莫须有 ”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岳飞的死的使得全国百姓悲痛欲绝,而金军却为此欢呼雀跃)。 岳飞死后金军大举南下,险些灭掉南宋,在抗金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南宋才得以保全,金军见一时难以灭掉南宋而朝中又起内乱,最终于 1141 年与南宋签订和议:(内容见书 P48) 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三关一线为界。 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此时和平虽然到来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由于南宋腐朽统治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新的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通过学习宋金和战的会部内 容,相信同学们对相关史实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其中较为深层的东西: 你是如何看待岳飞抗金的目的和结果的:(学生回答) 提示: ① 、目的: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结果:受到人民爱待与怀念 ② 、目的:为了维护宋的统治 → 结果:遭到陷害、含恨而死 小结:通过刚才的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岳飞保护人民、收复失地是正义的,是符合人民意愿的,因此会留芳千古。 但维护腐朽统治是盲目的、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必将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这个道理在其他将领身上也同样适用吗。 我们来证明一下。 )(学生找到李纲、 宗泽、韩世忠等) 通过总结宋代抗金将领的遭遇我们能想到什么。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败,而并非在于将士自身,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能同腐朽的统治一起走向灭亡,成为腐朽的统治的牺牲品)通过这一点我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南宋最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亡国) (再用史实验证我们的推断) ( 五 ) 、 课堂 练习 : 岳飞墓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上半句中“埋忠骨”,指岳飞,“青山”指埋岳飞之处,就是说此处幸运的成为岳飞的安葬之 处;下半句中“佞臣”是杀害岳飞的 4个奸臣:秦桧及其妻王氏、佞臣张俊、万俟卨moqixie,就是说白铁是无辜的,却被用作铸造这 4 个佞臣的跪像。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两句话说明什么。 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答: ①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这句话说明岳家军的军令,说明了岳飞治军严格,岳家军把百姓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②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句是金军将士对岳家军评价,说明在金军眼中,岳家军战斗力极强,移山容 易,要打败岳家军却很难。 ③ 、正是因为岳家军有极其严格的军纪,令则行、禁则止,所以才能无往而不胜。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你能说出他有那些事迹吗。 答: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宋高宗要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未灭,何以为家。 ”有人问他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这掷地有声的回答,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的名言。 事迹 收复建康之战(建康之城,一鼓败虏。 ) 第一次北伐(冲冠一怒,六郡归宋。 ) 第 二次北伐(长驱伊洛,克复商虢。 ) 第三次北伐(加兵宛叶,兵进蔡州。 ) 第四次北伐(横扫中原,破虏似虎。 ) 十二道金牌(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 莫须有(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 ) 第 九 课 、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女真的兴起和统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初年金军的南下;黄天荡战役;岳飞、岳家军和郾城大捷;岳飞被害; 1141 年宋金和议。 能力培养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① 女真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 族,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 ③ 金对北宋的战争是掠夺性的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