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下202旋转2课时内容摘要:
示问题(课本 10 页“一起探究”)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图 4 中,那些是对应点,对应点在哪里。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关系。 旋转角之间的关系。 小组探究 [来 师生总结 旋转性质: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旋转角相等 .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11页“习题” 3( 1)题 . 三、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 课本 11页“练习” 2题,课本 11页“习题” 3( 2)题 . 能力测试: 课本 12页“习题” 4题 . 四、回顾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强调 . 旋转 教学设计(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 旋转 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概括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教材分析 本节 的内容主要学习利用 旋转 的性质作图 .教材首先通过“做一做”初步展示 旋转 作图题,之后通过“例题”完整展示了利用 旋转 的性质作图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 最后通过“做一做”巩固所学的方法 .可以采取“动手操作” —— “感性认识” —— “归纳概括”的思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冀教版八下202旋转2课时
相关推荐
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饶点 O 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176。 . ( 1)上下两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重合 ? 所以 平行四边形 是 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 ( 2)由以上过程 ,你能指出 图中有 个三角形, 对全等三角形 . ( 3)图中△ AOB 与△ AOD 的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 4)拓展( 3)得到: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 的 个三角形 . 思考:
少条对角线 ? ,规定会议之前每两个人要握一次手 ,问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 解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 n,则它的内角和等于 (n2) 180176。 ,外角和等于360176。 .由 (n2) 180176。 =360176。 ,解得n=4,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四边形 . 一、为确保学生对所学公式的掌握 ,完成基础练习 176。 ; 360176。 ; 135176。 ; 45176。 . .[来 .
步大约 120 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 比较分数 大小 :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 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 律 ; A+B=B+A 乘法交换律: A B=B 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结合律:
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 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 用什么来救孩子。 用旧道德行吗。 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
遭到日本军 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 “致远”号管带 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 官兵壮烈牺牲 ( 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 命令北洋舰队躲入 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 3)威海卫战役: 1895年 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 关条 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 ( 1)签订时间: 年 (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 ,日本代表。 (
教师: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仍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如何对待。 学生:拒绝。 教师:修约失败后,列强叫嚣要以战争来对付中国人。 但是战火并未立刻燃起,而是等到1856 年。 英法为何选 择 1856 年。 学生:因为找到了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的“马神甫事件”。 (对两个事件进行简单解释) 教师:英法此时结束了与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中国处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内乱中也为英法提供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