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 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 用什么来救孩子。 用旧道德行吗。 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 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 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 好了。 ——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 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 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 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提倡 ______与 _____反对 ____与 ___;提倡 ______________反对 _________ 提倡 _____________反对 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再一次突出主题:重铸国魂;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教师指出内容和代表人物:宣传十月革命;李大钊 结合教材的材料《庶民的胜利》设问:“新纪元”、“这种潮流”分别指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性质,对中国的影响, 设计意图:。冀教版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word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示问题(课本 10 页“一起探究”)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图 4 中,那些是对应点,对应点在哪里。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关系。 旋转角之间的关系。 小组探究 [来 师生总结 旋转性质: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经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旋转角相等 .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11页“习题” 3( 1)题 . 三、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 课本 11页“练习”
把上面的平行四边形饶点 O 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176。 . ( 1)上下两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重合 ? 所以 平行四边形 是 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 ( 2)由以上过程 ,你能指出 图中有 个三角形, 对全等三角形 . ( 3)图中△ AOB 与△ AOD 的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 4)拓展( 3)得到: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 的 个三角形 . 思考:
少条对角线 ? ,规定会议之前每两个人要握一次手 ,问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 解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 n,则它的内角和等于 (n2) 180176。 ,外角和等于360176。 .由 (n2) 180176。 =360176。 ,解得n=4,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四边形 . 一、为确保学生对所学公式的掌握 ,完成基础练习 176。 ; 360176。 ; 135176。 ; 45176。 . .[来 .
遭到日本军 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 “致远”号管带 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 官兵壮烈牺牲 ( 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 命令北洋舰队躲入 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 3)威海卫战役: 1895年 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 关条 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 ) ( 1)签订时间: 年 (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 ,日本代表。 (
教师: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仍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如何对待。 学生:拒绝。 教师:修约失败后,列强叫嚣要以战争来对付中国人。 但是战火并未立刻燃起,而是等到1856 年。 英法为何选 择 1856 年。 学生:因为找到了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的“马神甫事件”。 (对两个事件进行简单解释) 教师:英法此时结束了与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中国处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内乱中也为英法提供了时机。
所以 称这次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鼓励学生讲 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导入战争过程。 放映幻灯片( 3):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上, 用活动箭头描述战争的轨迹: 用由下到上“飞入”的动态效果 , 把《军舰上老虎发炮》的图片设置在珠江口,然后显示“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之后,用“擦除”的动态效果从广州沿所经路线的方向 设置 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