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三上小牧笛说课稿内容摘要: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的 原则,重视 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敢于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音乐。 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 调动学生 的 积极性, 借助多媒体丰富的内容辅助教学,使学生在听、拍、唱、赏等活动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引导和 鼓励 学生通过音乐律动 、体验等活动 感受音乐 ,使他们 对音乐 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 ]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中我以 描写 牧童 的生活画面 为主线,组织教学环节进行情境铺垫,接下来的“听” 、“拍” 、“唱” 、“赏”等各个环节我注重知识的逐层深入,从易到难。 首先是“读”描写牧童的诗;接着是“听” 描写牧童 的歌,整体感知音乐情绪。 重难点的“拍”也是在生动的师生游戏、律动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中得以解决的,其中“唱”的几个环节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感受到歌曲快乐的情绪;最后 是“赏” 牧童放牧景象 的乐曲,运用了讲述法和启发思维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天茫茫,草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因此我结合“两纲”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欣赏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人文底蕴和民族文化认同 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一、 导入: 唐代诗人栖蟾写过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这首诗中的春风、细雨、青草和牧童、短笛、老牛和谐地融为一体,景色自然怡人,牧童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抒发心态,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歌曲 —— 《小牧笛》。 二、 授新歌《小牧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几次聆听和学唱过程中不觉乏味,并且能逐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呢。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感受歌曲民歌风的特点。 2.在游戏中解决变换节拍和两种节奏的强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