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及学案内容摘要:
答 :广播、电影、电视。 (做一做)请同学们看书,并将书本上有关广播、电影、电视的“第一”画出来,并画出对应的时间和地点。 广播 (板书) ( 1) 产生: 20世纪 20年代初。 ( 2) 第一座 广播台 : 1923 年 1月 23 日, 由 英美报商 创办的“大陆报 —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 上海 正式开播。 ( 3)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 广播电台 : 1926年 6月 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正式开播。 ( 4) 中国第一座 私营广播电台 : 1927年 3月, 上海 新新公司 开办。 ( 5) 中国第一座 全国性广播电台 : 1928年 8月,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 南 京开播。 电影 (板书) ( 1)发展:① 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6 年 8 月,上海 徐园“ 又一村 ”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② 民国 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 2)优秀影片:①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 3)发展特点: (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 从无声到有声 , 从黑白到彩色 , 从进口片到国产片 的发展阶段。 电视 (板书) ( 1)问世: 20世纪 30年代 ( 2)发展过程:①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 5 月 1日,北京电视台 开始试播。 ② 1978年 5月 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 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 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 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 的 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 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人民版历史必修2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及学案
相关推荐
宋元 :长途贩运 明代 :会馆、商帮 (晋商 \徽商 )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 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知识链接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 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 1000 多间。
熙、陈果夫、陈立夫) 思考: 官僚资本侵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由 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 1927年资本扩大到 2020 万元,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 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 官僚资本于 1937 年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控制股权,进行掠夺。 这是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的一个典型例子。 说明
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3)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 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形式。 ( 3)意义:变革、调动、改变 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如长期贫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 化大革命”时
为什么新中国交通发展具有多层次性。 答: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 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合作探究 : 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板书) 邮政通信的发展: (板书) ( 1)背景: 19 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 落 后 状 态。 [第二课堂 ] 驿站 :亦称“置邮”
(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 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和城乡商品交换 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学法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