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学案内容摘要:
:( 1) “文化大革命 ”错误发动的理论根源是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错误论点。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而这是对国内阶级关系和世界局势估计过于严重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在错误理论支持下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 所以, “文化大革命 ”发动的指导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 2)毛泽东提出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许多 方面还有待于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很容易出挫折;二是党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三是党由于历史的原因习惯于用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的方式、方法观察和处理新矛盾、新问题,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四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和世界局势的紧张,也使阶级斗争扩大化深入到党内;五是毛泽东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的作风日益严重,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甚至破坏。 ( 3)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遗毒很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立和健全完善,是滋 生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重要条件。 时空隧道 2“依法治国 ”方略的提出 材料一: 1996 年 2 月 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鲜明地提出,要 “实行依法治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 当即有外电评论: “这是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的公开宣示。 ”此后,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一项基本方针,明确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料二: 1997 年 9 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 想。 他指出: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他还强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思维点睛: “依法治国 ”方略的提出不是偶然的。 中国过去的国家生活中比较缺乏依法办事的传统,尤其是十年动乱时期,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提出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序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 碑。 这一新的治国方略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7 年 2 月 7 日,主持党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的名义,发表了《学好文件抓住纲》,首次公开提出了 “两个凡是 ”,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1977 年 3 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沿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沦 ”,强调要巩固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 ‟的胜利成果 ”,坚持 “两个凡是 ”,实质是坚持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两个凡是 ”错误方针的提出,遭到老一 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 1977 年 4月 10 日,邓小平在给党中央和华国锋的信中指出: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 ”1978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从而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和群众热烈支持文章的观点,而坚持 “两个凡是 ”的华国锋等少数人反对文章的观点。 6 月 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人民版历史必修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word学案
相关推荐
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 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在政局动荡的过程中,法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斗争也是此消彼长。 法国人民的长期斗 争,尤其是 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让统治者真正体味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主潮流的势不可挡。 另外
民族合作互助的民族关系。 ( 3)近代以来,在共同抵抗外敌、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基 础。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主要有以下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建立的自治地方,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
( 3)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 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和城乡商品交换 自然经济占据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洋行大量增加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学法点拨
为红色,再让学牛说一说怎样接着摆,为什么 ? (这幅图是先摆一个红方块,再摆两个绿方块。 一个红方块接着两个绿方块。 所以在两个绿块的后面又是先摆 „ 个红方块、再摆两个绿方块 ) 这幅图同前面的图比,又有什么变化 ? (这幅图是按颜色、数量不同形成规律排列的 ) (3)投影出示例 4 图 2:汁学生独立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
法 1. 比一比,填一填。 ( 1)出示铅笔图 这里有几支铅笔。 ( 8 支) 把其中三支笔框起来 你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吗。 (拿走了 3 支) 哪个小朋友已经想好这个算式了。 ( 83=5) ( 2)出示第二幅 哪个小朋友能很快列出算式。 ( 183=15) ( 3)有没有小朋友发现 183 和 83 的计算方法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只要83 就可以了) 2. 先计算,再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 呢。 把 5 看成 10, 1310=3, 3+5=8。 为什么要加 5。 (因为原来是减 5,我们刚才是减 10,多减了 5,所以要反过来加 5) 小结 同学们刚才用了好几种简便的方法解决了这两道算式。 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是哪几种方法。 师生一起总结。 (一种是想加算减,一种是先用十去减,也就是破十法,还有的是分两步减,还有把一个数看成另一个数,这是为了计算简便) 这么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