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三年下横向条形统计图1教案内容摘要:
比较容易。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选择一个小组用米尺量出小组成员的身高,制作小组成员身高统计表。 二、合作探究、交流提高 1. 提出问题:你能将这个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你认为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口答:横轴表示人、纵轴。人教课标三年下横向条形统计图1教案
相关推荐
: 合作探究的中心问题是 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教师点拨: 米指的是多少厘米。 米指的是多少厘米。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学生汇报 : 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
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 400 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你们真棒。 三、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
一 .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 3页,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247。 3= 9247。 3= ——————— 69247。 3= 80247。 2= 6247。 2= ——
粉”和“圈筒粉”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粉和喜欢圈筒粉的人数。 (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 问题出在哪儿呢。 (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粉又喜欢圈筒粉,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 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星光小学 832 名学生分 4 批去参观天文馆。 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师:全班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学生读题) ( 1)找找这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 ( 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 ( 3)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 4)师: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 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 5)评价:班级交流哪种算法最好
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 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 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 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 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 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 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