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 翟中和细胞配套名词解释)内容摘要: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 翟中和细胞配套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2011 年 12 月 09 日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细胞基本知识 1第二章 细胞生物研究方法 2第三章 细胞质膜 4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7第五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 9第六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 13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18第八章 细胞骨架 23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28第十章 核糖体 33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34第十二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衰老 38第十三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41第十四章 细胞社会的联系 4401第一章 细胞基本知识1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 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 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原核细胞 )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3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质; 遗传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结构。 真核细胞的种类繁多, 既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细胞 ), 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 (一切动植物)的细胞。 4细胞质)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5.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6. 原生质体)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7. 支原体) 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直径为 .3 约为细菌的十分之一, 能够通过滤菌器。 支原体形态多变,有圆形、丝状或梨形,光镜下难以看清其结构。 支原体具有细胞膜,但没有细胞壁。 它有一环状双螺旋 有类似细菌的核区(拟核), 能指导合成 700 多种蛋白质。 支原体细胞中惟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每个细胞中约有 8001500 个。 支原体可以在培养基上培养,也能在寄主细胞中繁殖。 8. 古细菌) 一类特殊细菌,在系统发育上既不属真核生物,也不属原核生物。 它们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细胞核及细胞器 ),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还具有它们独有的一些特征 (如细胞壁的组成,膜脂质的类型 )。 因之有人认为古细菌代表由一共同祖先传来的第三界生物(古细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它们包括酸性嗜热菌,极端嗜盐菌及甲烷微生物。 可能代表了活细胞的某些最早期的形式。 9. 真细菌) 除古细菌以外的所有细菌均称为真细菌。 最初用于表示“真”细菌的名词主要是为了与其他细菌相区别。 10. 中膜体) 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 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折皱形成的。 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中膜体,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 为细胞提供呼吸酶, 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 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11. 心质)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蓝藻细胞中央部位较周围原生质明亮,是遗传物质 在部位,它相当于细菌的核区,成为中心质,也有称中央质。 12. 拟核) 细菌细胞具有原始的核 ,没有核膜,更没有核仁,结构简单,为了与真核细胞中典型的细胞核有所区别,称为核区(拟核(原始核(,亦称细菌染色体。 13. 共质体) 植物原生质体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为的一个整体。 (2)多核的合胞体。 14. 合胞体) 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核的细胞质团。 通常是由于两个以上细胞发生融合或一个细胞分裂不完全所致,后者来自于核发生了分裂,而未发生细胞质分裂。 15. 因学说) 关于基因和性状之间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的学说。 主要内容: 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 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16(超微结构(亚细胞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 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各种细胞器。 2第二章 分辨率) 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 差显微镜) 将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活细胞 3. 分干涉显微镜)偏振光经合成后,使样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区别转化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且具有立体感。 适于研究活细胞中较大的细胞器4. 像增差显微镜技术)计算机辅助的 微镜可在高分辨率下研究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动。 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当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供体分子)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受体分子) 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 供体荧光分子的激发能诱发受体分子发出荧光, 同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 度与供、受体分子的空间距离紧密相关, 一般为 710 即可发生 随着距离延长, 显著减弱。 6. (荧光漂白恢复 ) 研究膜蛋白和脂质平移扩散以及溶质通过质膜和在细胞内转运的一种技术。 包括三个步骤:荧光染料与膜成分交联;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由于膜成分的流动性)。 7. 电子显微镜) 一类用电子束为光源,显示标本超微结构的显微镜。 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8.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一个高真空系统中,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样品,经电子透镜聚焦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高度放大的物像,还可作摄片记录的一类最常见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是 1965 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 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是依据电子与物。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超全 翟中和细胞配套名词解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