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九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内容摘要:

音机、磁带、 CD 机(盘)等。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 教学过程 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 1)播放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以及它所体现的主题内容。 (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旋律 的不同。 ( 3)老师教唱曲谱,可先将两个声部分开学,直至两个声部的曲谱都唱熟。 唱谱时,注意唱出倚音和衬词的特点。 并请学生谈谈倚音和衬词的作用。 ( 4)请学生唱高声部(或低声部),老师弹低声部(或高声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 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高声部,一组唱低声部,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 6)填词演唱,注意咬字时应将倚音的感觉带出,唱出撒尼音乐的风味。 ( 7)再将学生分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 》《边寨之歌》《放马山歌》。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CD 机(盘)。 、巴乌,图片也可。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向学生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 (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 2)老师介绍苗族和白族的风俗习惯、民歌特色。 ( 3)再听音乐,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长腔、衬词等。 《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 (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勾画的情景。 ( 2)教师提问:是否有人可以听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 3)教师介绍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巴乌。 ( 4)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思想、音乐风格,并作比较。 《放马山歌》 (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体裁和主题内容。 (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 3)再听录音,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 ( 4)请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衬词“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 怎样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情绪。 ( 5)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伴奏哼唱这首歌曲,要唱出韵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 《瑶族舞曲》。 《快乐的罗梭》。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CD 机(盘)。 、碰铃等打击乐器。 、阮、月琴等民族乐器的图片等。 教学目标 《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将少数民族迷人的风情展现在学生面前。 《瑶族舞曲》,体会它与管弦乐《瑶族舞曲》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 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 教学过程 《赶摆路上》 (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 ( 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母女夜话》 ( 1)教师简介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教师补充。 ( 3)教师介绍《母女夜话》的来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 4)再听录音,引导学生分辨主奏乐器是哪两种。 这两种乐器分别代表哪 两种形象。 《苗岭的早晨》 ( 1)聆听录音,请学生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和乐曲的主题思想。 ( 2)再听录音,试着分析乐曲的调式、结构、情绪、风格。 《瑶族舞曲》 ( 1)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使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主题旋律,熟悉曲调。 ( 2)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 ( 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曲式结构。 ( 4)学生练习吹奏主题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老师可帮助克服技术难关。 ( 5)请学生谈谈竖笛吹奏的《瑶族舞曲》和管弦乐《瑶族舞曲》有何不同。 你更喜欢哪种。 ( 6)让学生练 习用三角铁、碰铃按 | |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以此感受乐曲欢快而鲜明的节奏。 ( 7)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竖笛吹奏,一组用打击乐伴奏,然后互换。 《快乐的罗梭》 (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情绪和主题内容。 ( 2)再听录音,听辨乐曲的主旋律以及主旋律出现的次数。 ( 3)请学生说说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教师补充并介绍月琴、阮、琵琶等民族弹拨乐器的形状、音色等。 ( 4)请学生随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 5)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转成两个圈,男外圈女内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