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0内容摘要:
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 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 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 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 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 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 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 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说明: 1.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对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树叶吹奏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 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 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 蚊子和苍蝇 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 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等等。 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 音。 能否一试。 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究性活动二。人教版物理八下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0
相关推荐
流,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分析 、归纳 、 发言,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积极思考 本节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 看书,回顾本章节所学内容。 一 、 能源的概念 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 、 能源的分类 从产生方式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化石能和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资源 、 可再生资源。 三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思路: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表面情况 阻力大小 小车的运动距离 s/m 毛巾 棉布 木板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 的 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 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 得 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4.(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 2)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哪些词对你理解它有帮助。 ( 3)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牛顿第一 定律。 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出示三个木块,问哪个质量大。 设问: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猜想,提出研究的问题:同种物质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教师介绍实验方法,需要测量的数据,将待测铝块和铜块下发。 学生实验测质量。 数据处理。 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关系。 结论一:同一种物质,物质的种类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例。 第二部分:建构密度概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根据你的感知,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以上的感知及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讨论:你还可以通过 哪些实验验证。 通过刚才的体验、探究归纳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 看教材 12页图 1. 1 13 页 1. 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为什么会发声。 讨论:如何记录声音。
白光由哪些色光混合而成。 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哪三种。 二、自学教材 (5min) 三 .互动学习„„ (8min) 四、教师点拨 (10min) 五.典型例题 (15min) 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 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七种颜色的光。
a big dinner. 5).by the year 2100 到 2100年( by 不迟于,在 …… 之前) eg.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by eight o’clock ? 6).more and more +adj. 越来越 …… more and more +n. 越来越多 daughter gets more and more car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