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九上第3课铸剑ppt课件(1)内容摘要:

• ( 7)增加结尾分辨头颅和王出殡的情节,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 四、介绍作者和背景。 • 这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比较了两篇文章的异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 《 铸剑 》 对这个故事的改编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来思考鲁迅为什么要改编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增加那些情节。 要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就必须了解作者本人及其写作背景。 关于鲁迅我们并不陌生,简单回顾一下有关他的信息。 • 1. 关于鲁迅。 • 鲁迅( 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弃医从文。 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 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狂人日记 》 ,对人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先后创作出版了 《 呐喊 》《 坟 》《 热风 》《 彷徨 》《 野草 》《 朝花夕拾 》 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 其中, 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 阿Q正传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 1936年病逝于上海。 • 2. 写作背景。 • 《 铸剑 》 写于 1926 年,是鲁迅在经历了“女师大学潮”和“三 一八惨案”之后,离京南下,在厦门和广州时写的。 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复仇精神,是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