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12内容摘要:

: ( 1)了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观察,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能力。 ( 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① 在如下实验步骤中,正确合理的排列顺序为。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 220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② 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还要检查 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答案: 合理的顺序应为 ABDEC。 墨粉纸盘应套在纸盘轴上,目的是使它可以转动,均匀地被利用。 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目的是使墨粉纸盘可以更好地转动。 提示: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打点计时器是相仿的,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具有打点清晰、实验误差小的优点。 例 2: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 214 所示的实验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 交流电的频率为 50Hz,纸带前面的几个点较模糊 ,因此从 A 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其中 B、 C、 D、 E 点的对应速度 vB=_____m/s, vC=_____m/s, vD=_____m/s, vE=_____m/s,由此推得 F点的速度 vF=_____m/s。 小车从 B 运动到 C 的加速度 a1=________m/s2,从 C 运动到 D 的加速度 a2=_______m/s2,从 D 运动到 E 的加速度 a3=________m/s2。 解析: 根据第一章的方法 , 当时间间隔较短时 ,这段时间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认为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B 点的瞬时速度为 A、 C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其余类推。 由题意可知 ,每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5s=. B 点的速度为 A、 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 vB=xAC/2T=(- )/2 =(cm/s) C 点的速度为 B、 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 vC=xBD/2T=(- )/2 =(cm/s) 同理可得 : vD= ; vE= 从 B、 C、 D、 E 四点的位置关系和速度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 :速度是越来越大 ,大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 ?利用 vt 图象对数据进行处理 ,发现相邻相等时间内的速度之差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