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2内容摘要:
物距大于焦距时 当物距 增大 时,像距在 减小 ,像也随之 减小 当物距 减小 时,像距在 增加 ,像也随之 增大 物距小于焦距时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 规律三 :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 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物、像同侧 规律四 : 焦点 是成实 像 和虚 像 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 像 ,焦点以内成虚 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 是成放大和缩小 像 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象。 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题目分类训练: 一、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焦距是 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 2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 的 像,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若把物体放在 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在透镜上得到一个 、 的 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那么能成一个 、 的 像,应用是。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倒立 实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二、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像的性质: 当蜡烛离凸透镜 36厘米时,它的像清晰的映在距透镜 20厘米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 、 的 像。 倒立 缩小 实 三、根据像的性质判断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6厘米处,在光屏上。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ppt课件2
相关推荐
位 . 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 准确值 、 估读值和 单位 组成。 2 .78 cm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 ,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 例如 :现有 卷尺 (分度值 1cm)和 游标卡尺(分度值 )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 测量跳远长度需用 _________. 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 _________.
力 F/N 地面的受力面积 S/m2 对地面的压强 p/Pa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 哪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大。 是否体重越大压强就越大。 为什么用锋利的刀能较容易地将橙子切开。 刀刃锋利,减小了受力面积, 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增大对橙子的 压强,比较容易切开橙子。 动脑筋 骆驼具有较宽大的脚掌,在沙漠 中行走时,使沙的受力面积增大,在 压力一定时,减小了对沙子的压强, 使它不至于陷于沙中。
( ) 如果是从海驶入河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 ) 上浮些 下沉些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河水 海水 密度计的原理 根据漂浮的条件来工作 F浮 一定(等于 G) 则 ρ液 和 V排 成反比 比重计(测密度大于水密度的液体)比轻计(测密度小于水密度的液体) 表的刻度值从上起往下越。 大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 [设疑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 [替身物体 ]与像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 [白玻璃放在抽屉里 ] ——用两支相同的笔。 ——用两只相同的棋子。 同学们成功了吗。 有什么障碍。 ——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
法 : i=r 练习: 画出图 3的入射光线。 图 3 i r i=r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 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能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释现象: ( 1) 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答:一般物体的表面都是粗糙的 , 由于太阳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 , 故各个方向均有反射光射到眼帘。 ( 2) 黑板 “
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读数 用酒精灯加热后每隔 ,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杯中冰的状态变化,直至冰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 加热蜡烛,每隔 ,同时观察蜡烛的状态变化,直至蜡烛全部熔化后 5min为止 【 收集证据 】 : 时间( min) 0 1 2 3 4 5 冰 温度( ℃ ) 状态 蜡烛 温度( ℃ ) 状态 1 2 3 4 5 6 0 ℃ min 1 2 3 4 5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