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2内容摘要:
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吗。 (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 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 (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 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 他区域的交流、合作。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 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 “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 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 “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 ,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 三北 ” 防护林的分布 “ 三北 ” 防护林全长 7000多千米,宽 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 积的 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 “ 三北防护林 ” 的情况介绍:我国的 “ 三北防护林 ” 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51个县,总面积 104 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规划造林 104 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 “ 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 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 1975年的 5%提高到 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 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2
相关推荐
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 :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 ——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 —— 山羊、绵羊、伊犁马等 —— 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 —— 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 —— 滩羊是著名畜种。 ,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提问: ① 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不是。
一 、 阅读教材 P91 图 ,合作探究: 自然带和气候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阅读课本 9394 页内容,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北坡也会有与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 为什么。 【 梳理感悟 】 你能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提纲吗。 【 反馈达标 】 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 据此回答 12 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
热力环流,并请学生画出在夏季海陆间的热力状况图,从而达到“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这一 作用”。 B)同时导入到“海陆间海水对塑造海岸地形起到重要作用”,揭示出三角洲地形、沿海平原的形成,进而过渡到沿海地带的生产、生活,即人类 —— 海岸相互作用。 C)在介绍完海洋在地球圈层的作用后,稍微讲解一下地球上水体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心里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同时,也为后面陆地环境学习做一个铺垫。
原因) 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 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 1:(课本第 12页活动 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 :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 多,西部少)
)在汉 族分布的地区有没有其他少数民族。 ( 4)在我国有没有单一民族的省、市、自治区。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总结: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分布。 指导学生开展课本 20 页的活动 3, 讨论
那些。 读图 ,请你来给他们出主意,并说说理由。 P106 页活动,说说新中国农业的成就。 业 注重理解 先读 P107 页活动 2 试说出桑基鱼塘的模式,分析这样生产有什么好处。 P107 页活动 3(参考 P105 页阅读材料) 图 理解 蔗基鱼塘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耕地:地势平坦的平原 自然 林地:地形陡峭的山区 因 发展农业 条件 畜牧业:降水较少的内区 地 要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