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马说ppt课件2内容摘要: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课文理解 文章塑造了哪三个形象。 其中核心形象是 谁。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文章中千里马遇到了哪些不幸的遭遇。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文章中哪些语句表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问题探究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 有什么写作意图。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马 说 伯 乐 千里马 食马者 世有伯乐 …… 而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祗辱于 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 以 马 喻 人 托 物 寓 意 意图 : 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情感 :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食不饱 …… 安求其能千里也。 伯 乐 :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千里马 :人 才 食马者 :愚昧昏庸者 拓展延伸: 在韩愈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有千里马难遇伯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此现象。 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该怎么办。 怀才不遇的古人:。苏教版语文八下马说ppt课件2
相关推荐
吃 通“饲”喂养 吃 通“饲”喂养 用 按照 故 虽 有名马( ) 虽 虽 有千里之能( ) 策 之不以其道( ) 策 执 策 而临之( ) 安求 其 能千里也( ) 其 其 真无马邪( ) 其 真不知马也( ) 即使 虽然 鞭打 鞭子 指“千里马” 语气词 ,表反问 指“说天下无马的人”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
注意 :温度计前端不要接触到试管底 ,用解剖针固定,在酒精灯上 后迅速移入试管下方,进行加热。 时,记录。 食物中含有能量吗。 食物中含有能量。 温度计 起始温度 燃尽 资料:大多数食物烘干后可以燃烧放出热能(能量的一种)。 点燃 最终水温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实施实验 火柴点燃, 灯盖熄灭。 外焰加热 安全第一 1. 2. 温度计不要碰到试管底部和侧壁 3.
蛟龙潜藏,就会被认为是神奇。 斯 是陋室, 惟 吾德 馨。 斯:这; 惟:连词,由于;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我的品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样地传播。 苔痕 上 阶 绿 ,草色 入 帘 青。 上:名词做动词,“长上”; 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 绿” 入:映入; 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 青” 绿色的苔藓长到台阶上
在创造这样的等式时是怎样想的。 也就是说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它们都是 2 个加数在交换位置后和不变 (5)1 分钟记忆背诵 加法交换律 2. 成语故事强化认识 教师播放“朝三暮四”成语故事的动画片:养猴人对猴子说:“每天早上给你三个桃子,晚上给你四个桃子。 ”猴子反对。 养猴人改口说:“那每天早上给你四个桃子,晚上给你三个桃子,好不好。 ”猴子大喜 师:听了这个成语故事
155+( 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 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