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元素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 氧原子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投影展示: 质子数 6,中子数 7 碳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6 质子数 6,中子数 8 质 子数 8,中子数 8 质子数 8,中子数 9; 质子数 8,中子数 10 ,推出元素的特点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反馈练习:见课件 过渡 :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积木,用几块积木就可以组成很多形状的玩具,同样我们周围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也只是由 100 多种元素组成的,可见很少的元素就可以组成很多物质,比如最常见的碳氢氧三种可组成多少物质。 二 .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元素的分类 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小组讨论,并汇报成果。 反馈练习,二氧化碳的组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 说出学过的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通过举例可将理论难度降低,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内涵 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 建立正确的理论观。 既有利于旧知。人教版化学九上元素word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体积是两者之和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教师]投影板书: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学生实验 ]学生分八个小组做用注射 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物 )的质量。 教 学 过 程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学生笔记 组内帮扶学习、展示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 1 已知在反应 3A+2B=2C+D中,反应物 A、 B的质量比为 3: 4。 当反应生成 C和D的质量共 140g时, B消耗的质量为 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共
; ③ ;④ ;⑤。 二、合作探究 【例题】 加热分解 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 (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 题目给出的已知量为 的质量,未知量为 的质量; 解:( 1)设未知量 设
地迎来了最明媚的春天。 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胞和澳门同胞,也带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抒发对祖国的深情。 开场白 : 一次活动,一场晚会开头的话 要 求 : 内容要紧扣主题 吸引观众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主持人仪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形 式 : 形式生动多样 《 东方之子 》 的主持人白岩松,在 《 学者系列 —— 季羡林 》 开场白中,以平和的语气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发现了小石潭。 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 交代同游者 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 水 → 石 → 树 → 鱼 → 溪水 → 源头 → 岸势 小石潭有什么特点。 用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 ——“石底”
古藤萝。 ” 第一部分以描写幽径之美侧面烘托了藤萝之美,但侧面烘托毕竟不能取代正面描写,所以第二部分就具体地正面描写了藤萝的美。 因此,第二部分概括为四个字就是: 710:藤萝之美 ★ 朗读 710小节,找出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 (课文 10小节中) ★ 如何理解“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 ......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 (课文第 10小节倒数第 3两句) 对古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