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小石潭记ppt课件2内容摘要:
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发现了小石潭。 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 交代同游者 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 水 → 石 → 树 → 鱼 → 溪水 → 源头 → 岸势 小石潭有什么特点。 用原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发现这些特点的。 ——“石底”、“水尤清冽”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体会作者情感。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体现作者观赏小石潭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和快乐) “以其境过清”(环境凄清,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悲凉的心情。 ) 小结: 景物:潭、树、鱼、水、源头、岸势 潭:“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 情:“乐”、“清” 本文不到 200字,却写了潭、树、水、鱼、源头、岸势等,内容丰富。 描写细致、生动,特点突出。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行文呼应,结构完整。 你能就描写的角度、技巧、语言运用、行文结构等说说他的美丽吗。 写景的角度: ① 绘声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 绘色 “青树翠蔓”, 以人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流水的清脆悦耳 是采用近义的色彩直接着。苏教版语文八上小石潭记ppt课件2
相关推荐
地迎来了最明媚的春天。 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胞和澳门同胞,也带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抒发对祖国的深情。 开场白 : 一次活动,一场晚会开头的话 要 求 : 内容要紧扣主题 吸引观众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主持人仪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形 式 : 形式生动多样 《 东方之子 》 的主持人白岩松,在 《 学者系列 —— 季羡林 》 开场白中,以平和的语气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 氧原子 反馈提问:结合定义,如何区分氧元素与碳元素。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 投影展示: 质子数 6,中子数 7 碳原子 质子数 6,中子数 6 质子数 6,中子数 8 质 子数 8,中子数 8 质子数 8,中子数 9; 质子数 8,中子数 10 ,推出元素的特点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反馈练习:见课件 过渡
体积是两者之和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教师]投影板书: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学生实验 ]学生分八个小组做用注射 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教师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古藤萝。 ” 第一部分以描写幽径之美侧面烘托了藤萝之美,但侧面烘托毕竟不能取代正面描写,所以第二部分就具体地正面描写了藤萝的美。 因此,第二部分概括为四个字就是: 710:藤萝之美 ★ 朗读 710小节,找出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 (课文 10小节中) ★ 如何理解“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 ......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 (课文第 10小节倒数第 3两句) 对古藤的感觉
62年 约翰 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 蝌蚪 (爪蟾) ,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 1984年 斯蒂恩 威拉德森用 胚胎细胞 克隆出一只羊。 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 1995年 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 细胞 克隆出的个体 克隆羊多 利 出世了 2020年 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 泰特拉 ,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20年 美
的月球上。 这里跟地球不一样的地方可多了,比如:这里植物茂盛,空气十分新鲜。 大路上几乎是一尘不染,都没看见有一个垃圾。 我正数着这儿跟地球不一样之处,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姐姐站在我的面前,她告诉我她就是我月球上的导游,叫嫦娥。 我跟随她来到了一个很隐秘的地方。 我惊讶 至 极, 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 清澈见底的小河,上面有一大片发着银光的东西,美极了。 还没等我开口 问 ,嫦娥便笑着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