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初中第一堂语文课ppt课件之一内容摘要:
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杆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杆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解缙的对联故事 反唇相讥老财主 有一次解缙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财主,这个老财主略知一点文墨,久闻解缙善作对联,故意拦住解缙的去路。 解缙很生气,老财主就奚落解缙: “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应声答道: “ 大鹏展翅恨天底 ”。 老财主见解缙穿绿,又出上联: “ 出水蛤蟆穿绿袄 ” ,解缙见老财主着红袍,随口反唇相讥: “ 落汤螃蟹着红袍 ”。 老财主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让大臣当众出丑 解缙尊敬长辈,虚心好学,很年轻就当上了朝廷的大学士。 他性格刚直,不会溜须拍马,有些老奸巨滑的昏官都忌恨他。 在一次宴会上,由各大臣用对对子对他搞突然袭击: “ 二猿断木山中,小猴子竟敢对锯(句)。 ” 解缙脱口对答: “ 一马陷足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在座的人们听了都偷着发笑,那位大臣当众出了丑,弄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歇后俗语有妙趣。苏教版语文七上初中第一堂语文课ppt课件之一
相关推荐
年时的梦想” “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 14—18小节) 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 用几个词语来体现作者的心路 历程,概括作者 7岁到 16岁的四个生 活剪影。 7岁: 10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初见北大 固执的扭过头 自信 13岁: 16岁: 自信 际遇 回顾 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第二部分具体指什么内容。 划出北大给予作者 感受的词语。 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第一部分: 时间顺序 7岁时的梦想(向往) 10岁时的信心(自信) 13岁时的际遇(机遇) 16岁时的回顾(回忆) 对北大的向往与自信 第二部分: 事物: 北大的图书馆 400多万册 震憾、探索 渴望生活、创造、翅膀 人物: 北大的人 犀利 机智 生机勃勃 北大的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情 对学校评价
声音细小,或暗地里( 3)之于 ( 4)神采,精神 旺盛 4.( 1)漫不经心( 2)默默无闻( 3)心不在焉( 4)一劳永逸 5.读句子,回答问题。 ( 15分) ( 1)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教堂司事“漫不经心”的动作,却引起伽利略“一连串的思考”,这反映了什么。 )
怎样才能打开“世界上无数关闭着的门”。 本文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为什么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讨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你知道吗。 许多伟人在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比如 …… 拓展阅读: 练习: 就你喜爱的某部作品谈谈你心目中的文学是什么样子。 采用 “文学是 ……”
1:我认为杠杆可分两类:一是直杠杆;二是弯杠杆。 教师:不错,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 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 学生 2:我认为可把杠杆分为两类:一是有固定支点的;一类是支点可移动的。 如撬石头的杠杆的支点可移动。 教师:也不错。 图 1 中的杠杆支点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 学生 3:我认为按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把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 L1> L2,二是 L1<L2,三是 L1= L2。 学生
学习兴趣和互助协作的精神;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 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方法,培养综合能力、创新精神。 《杠杆》设计思路: 我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体验游戏的方法: 方案:一、跷跷板游戏。 用板凳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别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较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