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演讲实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谁去再做一些什么点评、总结,我们最需要的是留一些时间好好的想一想,调整一下我们的呼吸。 接 下来让我们在茶歇的时候稍稍的调整我们的思维,静静的思考刚才金岩石博士及上午几位重量级嘉宾发表演讲给我们的启发, 20分钟以后请大家回到这里。 白长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们简短的茶歇这里又回到这里进行我们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分享。 首先代表主办方对梅赛德斯、皇家礼炮对大会的支持。 世界级的企业要和资本和资本市场相联系,商业世界崛起的故事里,可以说绝大多数都要把资本作为最重要的故事元素,晋商汇通天下的梦想早已变成现实,今天的华商面对的是更为专业、复杂的资本热潮,到底他们怎样弄潮。 还是像金博士刚才提示 的,要面对其中的风险,宏观的认识在场游戏当中实体经营和虚拟的经济如何真正做到,推动我们的企业迈向世界级、推动我们的经济健康、持续的成长。 华人企业迈向世界之际,企业和资本的互动真的是需要我们好好研讨的一个问题。 主办方也特别设计了华人企业和全球资本作为第一个论坛的主题。 这部分将由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做主持。 参与的嘉宾有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朱南松先生,嘉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乔培伟先生、 KGI中信证券 董事长陈冲先生,有请四位嘉宾上台就坐。 金岩石:现在我客串《头脑风暴》的主持人,所以摊上了这个活。 三位嘉宾,原来只是听过台湾的两位大佬,赫赫有名,朱南松不善言辞,底蕴丰厚。 陈先生,我们在美国就知道 (王占选 )部长下面有一个 “ 小钢炮 ” ,两位台湾业内人士都有非常强的多层次的背景。 中国的企业刚刚知道全球资本,台湾呢。 已经经历过这样一个背景。 所以我想先请两位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主题讲一讲,您侧重于从政府的角度看,从企业、学界看 ,您侧重企业都讲讲,华人企业和全球资本碰面的时候,文化冲突、竞争优势、发展潜力。 朱南松:谢谢《东方企业家》邀请我来演讲,我不太善于讲。 之所以邀请我来肯定是因为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个很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我看来应该是正在演绎台湾和日本 80年代的故事。 我想讲全球泡沫下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目前状况。 讲这个题目之前,金博士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整个资产泡沫化正在全球蔓延,全球资产泡沫化的蔓延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经济的语境、整个背景,这个背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市场泡沫化,市场泡沫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过 度交易,这两块是互为孪生体,需要不断的交易才有市场泡沫化,市场泡沫化更深的背景,可以说整个货币脱离黄金,实现经济增长 3%,实际上各国政府远远超过这个增长速度的货币创造。 货币创造演绎了 60多年,在 1996年的时候格林斯潘讲了一句话,在非理性繁荣的时候在一次演讲中,他说美国在过去 100年里面生产的灯亮了,没有发生改变,而GDP 增长了 20 倍。 这里传递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整个货币创造过程,就是整个产能实体这块 100 年没有增长。 我们看中国的情况, 30 年不到的时间更是不得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生产的当量增加了 4到 5倍,但是我们整个资产, GDP增长近 100倍,劳动力来讲,从平均工资也增加了 100倍,房价也是有 100倍的增长,现在还是上升的趋势。 整个在全球泡沫化有很重要体现,全球的成交量和 GDP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市场的交易范围无限扩大,过渡到对时间等很多方面的交易,创造了很多交易品种。 包括现在对天气、对很多衍生品都进行交易。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货币现象,这是我们目前整个经济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我把它比喻为现在整个宇宙在进行大爆炸一样,正在开始形成。 大爆炸什么时候会形成收缩。 这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当然 这中间会有一些阶段性的波动,就像台湾和日本一样,这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农业时代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产生很明显的不确定性,工业社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不确定性,现代的社会对资产价格的波动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现在在座的很多人,资产、财产的状况与整个房价、股价,一系列的资产价格波动息息相关。 这次中共十七大已经很明确的讲出财产性收入的概念,也记录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我们中国也进入一个财产性收入已经和劳务性收入等量的重要阶段。 目前来讲很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产生很多从实体经济或者从数字比较来讲的很多现象,像金博士讲的很多不 合理的现象。 我清醒的记得,台湾在 80 年代的时候,第一信贷也曾经在金融业的企业当中市值达到第一。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泡沫趋于什么样的状况。 我事先找了 10个方面的比较,从证券化率、市盈率、市净率,人口红利消失年份、副利率水平、证券流通市值取之总额的比,本币升值是否到位、经济增长是否明显减速、上市公司业绩是否滑坡,包括美元贬值的趋势是否结束,考量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泡沫情况来看,和日本、台湾做了一个类比。 现在有三个指标是很明显有一个对接,一个是证券化率,市盈率、市净率,证券市场本身已经列 出来了。 如果我们这里做一些修整,好像还有一些空间。 比如证券化类,我们前面已经通过测算达到了 158%,按 A 股流通市值的证券化率来算目前只有 30%。 但我们知道整个非流通股在未来几年内一定是会流通的,会逐步增加供给。 市盈率这块实际上是按静态来讲,也达到了 70倍,日本和台湾当时静态达到 70倍,现在也达到了。 目前来讲整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率,刚刚讲了股改的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因素,使得增长速度会略高于日本和台湾当时的净增长,我们整个动态市盈率只有 44倍。 现在整个投资界预期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因为所得税并轨和自然增长以外会 有 30%以上的增长的话,目前的按照 08年来算的市盈率,是 30多倍,是偏高的位置。 我们同时看到另外几个指标还没有明显的高估。 刚才讲了,一个人口红利,我们根据国家劳动部等相关部门认为,大陆的人口红利应该在 20xx年到 20xx年开始消失。 还有一个流通市值,比例还是比较低的状态,和美国无法相比。 美国现在整个流通市值占 7 倍,我们现在还是 倍左右。 在居民的资产当中,这个比重还是有上升的空间。 还有一个是本币升值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来讲,在全球化以后,对资产价格对局部国家、区域产生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巨大的 相关性。 像美国,在 90年代货币从贬值进入升值的状态,全球资本市场中美国是一枝独秀的。 我国人民币升值来讲,按目前增值速度应该到 20xx年才会到美国现在划的线也就是 “6” 的水平。 刚才金博士讲了,国内的泡沫指标已经显现,我在这边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我个人认为国内资本市场第一波泡沫化过程,就像足球分为上下场,应该说上半场即将或者已经结束,是否可以结束要看三月份,因为明年三月份也就是说一季度,国内上市公司业绩还会有一个非常高的增长,这一波的增长市场如何看待。 是否会这一波调整之后再创新高。 明年三月份来看,看完了之后 我认为是上半场结束。 之后有一个中场休息,之后还有一个下半场。 这就是说在中国资本市场泡沫的评估。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的资本,将要投向世界的过程。 从今年开始, QDII 开始,港股直通车开始到明年对整个实体经济 (包括今年开始对实体经济 ),对外实体投资的开始,整个泡沫一旦起来,一定会溢出的。 我们研究台湾和日本的时候也看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日本,很明显。 这种现象随着中国整个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后,这个现象正在加快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机构的持股比例,前面有个数字达到了 96%,公募基金的规模达到了 ,私募基金大概有 8000 亿,包括社保和保险类,占整个流通市值的 46%。 随着对外合作的支持,对外开放,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允许和外资进行合作,从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组织、理念上已经和国际接轨。 在过来两三年内、三四年后就会看到国内资本流向世界的现象,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事,谢谢大家。 金岩石:接下来有请嘉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乔培伟先生来演讲。 刚才朱先生讲了,吹泡泡的过程上半场刚结束,正在中场休息,还有下半场,请曹先生结合台湾的情况给我们讲讲上半场和下半场。 乔培伟:很高兴今天在这里演讲。 今天我谈的是一个企业走到国际化,就像早上 张忠谋董事长提到的,人才是一个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我认为这应该是最欠缺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今天会谈谈使中国企业发展国际化应该考虑的问题。 大家可以看到,这部分的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时间点是哪一家公司。 是 1978年 12月 7号成立的时候,到现在 30 年的时间,绝对不是设备、技术,所有的都是人才创造的价值。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在中国未来新经济的时代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考虑要做什么东西。 大家再猜猜这是哪一家公司。 又是 1998 年, 12月 7号成立的公司,都是 12月 7号,大家有成立公司是 12月 7日的请举手,很值得 投资,这是 Googel。 Googel10年前又创造了一个超过 3000亿美金的公司,这又是什么。 也是一群人才创造了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所以我希望今天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我们未来的中国,在走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最欠缺的是人才方面做什么准备,这不是靠 IPO可以拿到的。 像刚刚提到的看中国人寿,在世界上的保险公司里面,市值已经是第一,但是可能他没有真正的这样价值。 所以我们如何看在公司财务报表上看不到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都是资产、设备,但是在我们公司里面,最大的一个资产是无形资产,就是我们的人才。 人才是没有反应在财务报表上的 ,可是我们如何经营我们的人才。 我想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我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考的方向。 大家可以看到,世界企业的版图,随着重要走向国际化,世界企业的版图缺乏国际化的人才。 在国内我们知道如何经营,如何走向国际。 如何面对国际上的竞争。 这就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地图,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企业平分积分卡,从这个角度来看,底层就是三个主要的环节。 第一个是人力资本,再接下来是信息资本,再接下来就是领导力的组织资本。 当这三个资本决定了我们一个企业在未来 30 年的成长上,就像金茂大楼一样,你的基础打得够不够深。 如果我们的基础 够深,这个企业的发展未来才可以持续的在国际化上产生它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相片上有非常多的管理者,因为自己管理不够,公司培养他不够,当他在最佳状况下还是失败了。 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我这里用了 “ 前车之鉴 ” ,应该是前船之鉴,很多的企业快速的崛起、快速的衰落,主要是根基不够。 我们知道,很好的企业家很冲,但是很成熟的企业家会很思考的未来我如何把企业的基础打得更深,让这个船走得更长、更远,续航力更强。 所以我们看到, CEO一般考虑的问题通常是:品牌的价值、流程的创新、进入新市场、产品的创新、扩张全球的市场占有 率,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些是 CEO在平常经营时考虑的一些问题。 可是我们要考虑到,企业常常因为 CEO领导大家的时候,忽略了这个企业的准备度够不够。 从人才准备度和你团队的准备度,是否可以达到企业策略规划要走的方向。 我想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 从这个挑战里面,我们要看到今天的 CEO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 我给大家一个最近的统计数字。 有 64%的领导者表示,他是升而不备,就是升上来担任一个很好的职位,但是他准备不够。 企业常常做用而不备,就是不断打仗、不断用人才,但是没有给他更好的武器、更好的准备。 有 50%的领导者认为组织没有把把训练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当我们走向国际化的时候,我们的人才战略是什么。 我们所有的策略需要靠人才执行的时候我们准备度够不够。 所以我会从竞争力的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现代化企业从组织竞争力、到部门竞争力要个人竞争力的分析评鉴,这也是企业走国际化要做的评估。 今天你往前走的过程当中,不仅自己做一个健康检查,你不知道你的企业、干部脑筋当中认为你的企业在什么样的状况,张忠谋董事长上午也提到,学习型组织是让一个企业国际化很重要的方面。 所以从企业竞争力的评鉴、到管理人才发展中心、主体式学习社群 走到学习性组织。 这里我用了彼特盛吉五项修炼所说的,所说的为因应未来变动的、位置的企业挑战,最佳的方式就是由组织成员透过团队学习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创造我们的企业竞争优势。 这其实是未来中国企业在 30年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组织发展的一个基础。 从这个基础里我再引用海尔董事长讲的,企业需要有效的,这也是彼特杜拉克讲的,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是无人可教。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只是让你的员工上课就会变成有效的管理者,而是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有效的让我们的人员可以经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探索一个让企业走到最 佳化的一套操作模式,这里面也引用了禅宗的话 “ 借来的火是点不亮我们的心里 ”。 也让我们了解,培养管理人才不是容易的事,而是需要系统化的做。 进一步参考国际级企业运用先进的人才评估系统,经过绩效的考核、竞争力的评估工具,盘点企业现在的领导力状况,而可以从人力资本强化我们的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从人力资源的绩效、领导力的评鉴到组织部门的评鉴,部门的评鉴到个人的评鉴,就像一个企业的运作,像一个大的齿轮在运作的时候,最后的小齿轮虽然大家看不到那么清楚,但是是企业最核心的管理干部,这些管理干部会让企业的竞争力 、领导力、员工满意度,经过系统化的方式才可以达到竞争力。 我们进一步细分,我们看人力资源非常重要的 32个职能,如何打造主管在这 32个职能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我们用这个职能看到部门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部门的分析。 我们看到组织竞争力的十大关键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从企业的绩效卓著、客户的满意,速度的品质、目标的管理、追求卓越、重视人才、核心职能、愿景的认同、经营团队、适应环境,这就是企业 10 个关键的组织竞争力的分析。 当你这个分析完了,看到各个部门上的绩效。 这个绩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