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摘要: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1 m: 4 F/ Z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6 x: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和道路施工测量 (。 (一) 勘测设计测量 (为:初测 (和定测 (、 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测带状地形图 (of a 和纵断面图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测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2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 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 JD(的测设 (一)定义: 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 表示。 (二)方法: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Q3 w"1、放点穿线法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1) 放点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 如下图:1、2、4、6 点用支距法; 3 点用导线相交法; 5 点用极坐标法(2)穿线如图,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直线上点 直线 (3)定交点将穿出的直线延长,得交点 正倒镜分中法:1) 在 B 点架仪,盘左瞄准 A ,倒镜定 ;盘右瞄准 A 点,倒镜定 ;取 中点 a , 的中点 b。 2)同理可定出 向可定出 c 、d 两点。 (骑马桩)。 3)将线段 交,得交点 / 6 Q: U7 l6 p* h: $ 角放线法极坐标法如图,在利用导线点或已测设的 计算测设元素(, S )拨角,量边,定出 置。 四、转点 ZD(的测设1、定义: 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距时照准之用的点。 2、分为: 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1)在 大致中间位置 架仪。 瞄准 用正倒镜分中法定出。 2)测量出 a 、 b 距离。 有: - ?93)计算 e 值,在实地量取 e 值,得。 有:4)在 架仪,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 有: (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 _& 0 f5 t q" q V1 k: . J) W$ 如图,有: $ - H3 角 (和分角线的测设 5 N0 8 - M)1、定义:指路线由一个方向偏向另一个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 当偏转后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左侧,称为左转角;反之为右转角。 & j3 g# y+ 角的测定当 左 > 180°时,为右转角,有:y= 左 当 左 180°时,为左转角,有:z= 右 - 180° 4 T5 b. # : X( 3、分角线的测定若角度的 2 个方向值为 a 、 b ,则分角线方向 c=(a+b)/2 : & 1 l$ H X 六、里程桩 (的设置 ) J B2 d7 z( E S& N, 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如: 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 分为整桩和加桩。 1、整桩。 一般每隔 20m 或 50m 设一个。 2、加桩 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人工结构物加桩、工程地质加桩、曲线加桩和断链加桩。 (如:改 00=80 ,长链 20m。 )§ 圆曲线 (的测设 圆曲线测设的传统方法:主点测设详细测设一、主点 (的测设1、曲线要素的计算若已知:转角 及半径 R ,则: 切线长: ; ( 9 u" _ M" t3 )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2、主点的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程 =程 程 =程 +L 6 !程 =程 ; 程 =程 +D/2 (用于校核)(2)测设步骤:1)仪,照准 量取 T ,得 ;照准 ,量取 T ,得 2)在分角线方向量取 E,得。 二、单圆曲线详细测设有整桩号法和整桩距法。 一般采用整桩号法。 1、切线支距法 (1) 以 坐标原点,切线为 X 轴,过原点的半径为 Y 轴,建立坐标系。 (2) 计算出各桩点坐标后,再用方向架、钢尺去丈量。 特点: 测点误差不积累;宜以 界,将曲线分两部分进行测设。 例题 设某单圆曲线偏角 =34°1200, R=200m ,主点桩号为 按每 20m 一个桩号的整桩号法,计算各桩的切线支距法坐标。 (一)主点测设元素计算 =(二)主点里程计算4+ 4+ 5+ 检查)(三)切线支距法(整桩号)各桩要素的计算表 4 曲线桩号 Z )至桩 圆心角 i 切线支距法坐标 (m) 的曲线长 (m) 小数度 ( ° ) X i (m) m) 4+ Z) a0 5 K2 4 v" 0 0 0 20 4920 4+940 4940 4+960 4960 Z + o 3 M+ , 4 g) w 1 N3 7 9 z& # . n/ E1 f 0 . G/ G8 r5 h: 3 q 6 ; 3 o! j9 z! F" z+ d; 80 4980 5+000 5000 5+020 5020 Z 0 0 0 注:表中曲线长。 2、偏角法 (of 分为:长弦偏角法、短弦偏角法。 (1)长弦偏角法 7 0 P9 & W g( _&1)计算曲线上各桩点至 弦线长 其与切线的偏角 i。 % I+ 分别架仪于 ,拨角、量边。 k+ u2 z- a: A) w7 g" " d*1、 大致横断面方向上的某变坡点 F 处立棱镜,测出点 F 的平面坐标。 2 、根据测站点 B 及点 F 的坐标,计算出方位角 将其与方位角 减,得角。 2、 据中桩 A 处的切线角 A 及切线支距法的 x 轴的坐标方位角,可得 A 处切线的方位角,进而得到 A 处法线方向的坐标方位角 4、由 得角 5、根据角和边长 可计算出 (2)平曲线、竖曲线、缓和曲线的定义:A、平曲线平曲线【的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 道路中的平曲线、圆曲线是一回事,就相当于几何中的圆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转弯半径是圆曲线的半径。 大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但是相关规范一般规定有最小的平曲线半径。 B、竖曲线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 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 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 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 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