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1课陈情表第2课时word导学案内容摘要:
于 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 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 于 人。 (《赤壁之战》)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如: 于是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 于是 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理解为“在这”“从这”等。 如: 吾祖死 于 是,吾父死 于是。 (《捕蛇者说 》)可译为“在这职业上”。 于是 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可译为“对这件事”。 以 (1)介 词 ①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 如: 臣具 以 表闻„„(《陈情表》) 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 用”。 伏惟圣朝 以 孝治天下„„(《陈情表》) 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借”。 愿 以 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凭借,可译为“拿”“用”。 何 以 战。 (《曹刿论战》) 表示凭借,可译为“凭”“依靠”。 余船 以 次俱进。 (《赤壁之战》) 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 是时 以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表示身份,可译为“凭借”。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 臣 以 险衅„„(《陈情表》) 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且 以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译为“因为”。 时操军兼 以 饥疫,死者大半。 (《赤壁之战》) 可译为“因为”。 ③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 余 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表示时间,可译为“在”。 今 以 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 ,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 表示处所,可译为“从”。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 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可译为“和”。 (公子)欲 以 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译为“率领”。 (2)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20xx鲁人版语文必修三第1课陈情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