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第5单元第1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课件1内容摘要:

后撤出北京。 农民起义军入京、明朝灭亡以及清兵入关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 清初的反抗 ,共同抗清。 ,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 : 康熙、雍正、乾隆 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明清帝国的兴替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 清朝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替 明朝 清朝 兴。 康乾盛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外患 内忧  日本海盗侵扰东南沿海 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 葛尔丹叛乱  大小和卓叛乱 维护边疆安定 背景: 措施:  日本海盗侵扰东南沿海 戚继光 俞大猷 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荷兰被迫签字投降 1684年,设置 台湾府 作用:加强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 雅克萨之战 1685年 — 1687年,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取得胜利,沙俄被迫同意与清政府谈判。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 《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 葛尔丹叛乱 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  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 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 大、小和卓 是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 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小和卓指霍集占, 和卓 是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 圣裔 ”。 设置 伊犁将军 ,管理整个新疆的事物; 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 边防更加巩固。 以上措施的共同点:坚决镇压,武力解决 明朝增修长城 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 出现汉蒙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 局面。 其他方式: 清政府赐封号 “ 达赖喇嘛 ” “ 班禅额尔德尼 ” 设立驻藏大臣 • 主管西藏官吏任免 • 掌管西藏军队调遣 • 办理一切涉外事务 承德避暑山庄 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首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