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和操作详解内容摘要:
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和操作详解 高 效 液 相 色 谱我国药典收载高效液相色谱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数量方法 项目1985 年版 1990 年版 1995 年版 2000 年版鉴别 9 34 150检查 12 40 160含量测定 7 60 117 387鉴于 用在药品分析中越来越多,因此每一个药品分析人员应该掌握并应用 概论 .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特点和优点 .谱法分类 .谱分离原理 .本概念和理论 .本概念和术语 .板理论 .率理论(又称随机模型理论) .统 .液泵 .样器 .谱柱 .测器 .据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温装置 .定相和流动相 .质(担体) .学键合固定相 .动相 .动相的性质要求 .动相的选择 .动相的 .动相的脱气 .动相的滤过 .动相的贮存 .代有机溶剂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水 .用 .品测定 .法研究 .效液相色谱法(复核细则 .起草单位的要求: .复核单位的要求: .论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 1906 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 60 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高效液相色谱原理和操作详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