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内容摘要:

好的凌乱的句子组合成歌词。 (媒体辅助)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傣山寨和孔雀舞有所了解。 4、动:让学生自由地模仿孔雀的神态做几个动作,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资源,(请出小老师)教同学跳孔雀舞的几个基本动作。 根据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感受歌曲的韵律。 男: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优美的孔雀舞。 (三)学唱歌曲合作学习: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表演。 1、接 龙游戏,运用听唱法学习曲谱: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特色自己设计节奏型用象脚鼓来为歌曲伴奏。 运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旋律。 ︱ -︱ (生唱部分) 3 1 3 5| 5 | 3 6 1 2| 2 | 3 1 3 5 |1 6 6 | (师唱部分) 2 1 6 1| 1 | 5 3 5 6| 6 | 3 1| 5 | 6 3 3 | 1 2 2| 1 6 1 2| 2 | 6 3 3 |1 2 2|2 1 6 1|1 | 2、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傣族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族乐 器-葫芦丝。 3、随着葫芦丝的伴奏请学生将歌曲的旋律用 “ 噜 ” 哼唱; 4、带入歌词演唱,纠正学生唱得不够正确的地方,处理歌曲感情。 学生在演唱时,老师随时注意学生的音准、节奏、特别是本歌中的圆滑线的运用,要唱得圆润。 5、深入拓展挖掘歌曲 (1)(多媒体辅助)观看傣家人的表演,如杨丽萍的孔雀舞、傣家的泼水节、葫芦丝演奏。 让学生尽情领略傣族的风情。 (2)边歌边舞。 男同学扮成小卜少,用象脚鼓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女同学扮成小卜昌的模样跳起。 (3)知识抢答:我们今天学的歌曲名叫。 它是 族的歌曲。 你 所知的傣族最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有 、 等。 傣族人喜欢绣的动物图案有。 孔雀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大象在傣家人心中代表着。 6、看视频,赏歌曲,并说说学完这首歌之后的感受。 并能有感情的表演唱歌曲。 7、相互评议,使学生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发现不足,教学相长。 三、小结。 第 四 课 唱 游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 mi、 sol、 la 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三、建立 “ 我的小音库 ” ,认识和唱准唱名 “ 6 ” ;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 “ 3、5、6 ” 三音的高音;能用 “ 3、5、6 ” 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通过 “ 表演小品 ” 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 “ 玩 ” 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课时安排 :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踢毽子》 教学目 标: 一、通过这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两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 mi、 sol、 la 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三、建立 “ 我的小音库 ” ,认识和唱准唱名 “ 6 ” ;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 “ 3、5、6 ” 三音的高音;能手 “ 3、5、6 ” 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通过 “ 表演小品 ” 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 “ 玩 ” 字上 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赏毽子:请学生带个毽子进教室,(最好自己动手做一个毽 子,材料可由自己选择,造型可由自己设计。 )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互相欣赏手中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各式毽子,感受我们祖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2、踢毽子:在歌曲《踢毽子》的背景音乐声中进行一场班级踢毽子表演赛,看看谁的毽子飞得高,谁踢的个数多,谁踢的花样新,在欢 快的气氛中导入歌曲的学习。 3、唱歌曲: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注意让学生能听出一、二小节是由 mi、 sol、 la 三音组成的,请学生打手号跟音乐唱一唱。 在听歌曲录音时,可让学生先跟着歌曲拍出节拍听熟歌曲,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等。 然后跟着歌曲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再过渡到师生对接唱或分小组对接唱的方法学习歌曲。 4、玩游戏:唱游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设计,教师作适当提示。 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同学跟着音乐边唱歌曲《踢毽子》边踢毽子。 (2)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围成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一组在圈内边踢 边唱,再交换。 (3)曲声中进行踢毽子比赛:两人一组,一人踢毽子,一人当裁判为其数个数。 时间以歌曲的长短为限,歌曲的前奏部分作准备,从第一个歌词 “ 小 ” 开始踢,以最后一个歌词 “ 习 ” 为结束,再两人交换做。 最后老师当裁判长,看看谁能登上 “ 班级踢毽子比赛 ” 冠军的宝座。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教学目标: 一、通过这首歌曲的唱游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二、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复习巩固 mi、 sol、 la 三音的手号和音准,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唱游活动的参与,要在 “ 玩 ” 字上做文章。 二、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 三、能在老师帮助下,视唱歌曲 “ 左手和右手 ” 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教学 1、故事激趣: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有一天晚上,冬冬正在紧张地写作业。 突然,拿着钢笔的右手把钢笔一扔,对着左手吼道: “ 今天不干了。 你倒舒服,小主人一天到晚什么都叫我做,你却在一边悠闲。 ” 左手 听了,感到非常委屈,大声分辨道: “ 你冤枉我。 小主人每让你做一件事情,我从来不偷懒,都在一边帮助你。 ”“ 胡说。 ” 左手和右手激烈地争吵起来,小主人冬冬怎么劝他们都没用。 右手的声音越来越大,左手伤心地哭泣着。 突然,哎呀,左手飞起了,冬冬大声叫他回来,但他不见了。 冬冬很难过,但右手却毫不在乎。 第二天,冬冬吃饭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拿碗,任凭拿着筷子的右手怎么使劲,都无法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饭菜撒了一地。 冬冬写字时,由于没有左手帮他按着作业本,任凭拿着铅笔的右手怎么使劲,本子还是团团转,冬冬的字写得七歪八扭。 冬冬弹钢 琴时,由于没有了左手的伴奏,任凭右手怎么使劲,弹出旋律总是那么单调、难听 „„。 冬冬伤心极了,一个劲的责怪右手赶走了他的好朋友左手。 右手的心里也不好过,他知道自己错了:没有了左手,他一事无成。 于是他和冬冬千方百计将左手找了回来,他们又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欣赏歌曲:教师范唱或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唱的内容以及听一听歌曲是由几个音所组成的。 3、学习读谱:教师按歌曲节奏和旋律,打手号让学生唱出旋律,学生唱熟歌曲后,让他们用唱名当歌词唱一唱,或看着歌谱唱旋律、看看歌谱打着手号唱旋律。 4、读 读唱唱: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加上自编的律动,边说边做。 5、自编自演: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 可分小组或两个人面对面的表演。 教师要提示学生在编动作时,要把 “ 左手 ” 、 “ 右手 ” 、 “ 飞走 ” 、 “ 不见 ” 、 “ 拉住 ” 、 “ 找到 ” 、 “ 拉拉手 ” 、 “ 拍拍手 ” 的意义表现出来,要编得生动有趣。 还可让学生自编声势和自选打击乐器边唱边玩。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建立 “ 我的小音库 ” (认知唱名 “6” ,感知音名 “A” ) 教学目标: 建立 “ 我的小音库 ” ,认识和唱准唱名 “ 6 ” ;感知音名A;通过手号能唱准 “ 3、 5、6 ” 三音的高音;能用 “ 3、5、6 ” 三个音按照所给的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 唱游歌曲《踢毽子》 唱游歌曲《左手和右手》 三、新课教学: 1、唱一唱、填一填:通过歌曲《踢毽子》的第一句旋律导入新课,这两小节旋律如用简谱表示就是: 3 5 5︱ 6 3 5︱,其中 mi、 sol 两音的简谱(3、5)由学生自己填写, la(6)由教师填写,再帮助学生认识和唱准三个唱名。 并打手号唱一唱,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2、 听一听、认一认:借助音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音名 “ A ” ,让学生知道这个新朋友名叫A,比我们前面认识的E音条和G音条都短,它发现的声音是 la。 3、敲一敲、唱一唱:教师敲E、G、A三根音条,学生听辩后打手号唱出来。 教师敲音条,学生听到 mi(3)坐下,听到 sol(5)站起来,听到 la(6)举起右手站起来,感受三个音的音高位置。 4、比一比、唱一唱:教师敲出简单的乐句,如: 5 3︱ 6 5 3 或 6 6 3 3︱ 5 5 3 等,学生打手号模唱。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音,听音条打手号唱出,如教师两个音条同时敲, 则两组同时唱,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5、认唱名、唱短句:认识唱名 “ 5、3、6 ” :教师边唱边出示写有唱名 “ 5、3、6 ” 的卡片,学生打手号唱出唱名。 根据教材安排的 “ 唱一唱 ” 和 “ 唱短句 ” 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唱名的认知;通过 “ 唱一唱 ” 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手号、音高和唱名之间的关联的感性知识;通过 “ 唱短句 ” ,练习每个唱名下面黑色粗体下划线的高低和长短,帮助学生建立唱名、音高和节奏三者间的关联概念,并且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读谱的经验。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 表演小品 教学目标 : 通过 “ 表演小品 ” 的活动,复习巩固所认识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通过编短句来培养学生简单的作曲能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若干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猜乐器:在做这个 “ 表演小品 ” 的游戏前,教师将学在前四册中学习过的所有的乐器系统地复习一下,分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大类,让学生从乐器的外型、音色和演奏姿势上进行回忆和模仿,然后再进行 “ 猜乐器 ” 的游戏。 2、演乐器:鼓励学生模仿没学过的乐器的演奏动作,如手风琴、竖琴、琵琶等。 3、玩游戏:做这 个游戏开始时以小组为单位,以利于学生参与的面更大。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选出一个 “ 最棒的 ”(模仿的乐器种类最多,模仿的演奏动作和音色最像的)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活动继续进行下去。 4、编短句: (1)用手号复习 mi、 sol、 la 三个音的音准。 (2)用卡片比赛的方式复习简谱3、5、6。 (3)拍准节奏。 教师要适时指导难点节奏。 (4)按节奏说句话,如 ︱ 校 园里 真美 丽。 (5)奏用 mi、 sol、 la 三个音唱一唱, 如: ︱ sol mi sol la sol mi ( 6)可在节奏谱下将自己作的曲子记下来,如: ︱ ① 5 3 5 ︱ 6 5 3 ︱ ② 6 5 3 ︱ 5 6 6 全班同学看着谱子打手号唱一唱。 三、小结。 第五课 动物世界(五) 教学目标: 一、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钢琴曲《猫之步态舞》、管弦乐曲《吹口哨的人和狗》的欣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二、通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学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通过不同的音色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鸟的有趣对话,培养学生对理想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通过《两只老虎》的节奏多声游戏,复习以往学习过的 “ 、 、 -、 0(停顿 )” 四种节奏,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欣赏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二、欣赏童声合唱《八只小鹅》 教学目标: 通过童声合唱歌曲《我的小鸡》和《八只小鹅》的欣 赏,感受、听辩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用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