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摘要:
Zn+ 2HCl ZnCl2+ H2↑ Fe+ 2HCl FeCl2+ 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 FeSO4+ H2↑ 【 温馨提示 】 ① 金属与酸反应都产生气泡,放出热量,但是多少有别。 ②大多数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但铁反应后生成 +2价,并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③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均增加。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规律 :金属 +盐 新盐 +新金属 (2)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必须是 ___________置换 ___________ (K、 Ca、 Na除外 )。 ②反应中盐必须可溶于水。 活动性强的 活动性弱的 (3)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锌粉与硝 酸铜反应 生成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铜丝与硝 酸银反应 铜丝表面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①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Cu+ 2AgNO3 Cu(NO3)2+ 2Ag Zn+ Cu(NO3)2 Zn(NO3)2+ Cu 想一想 应放出氢气吗。 为什么。 不能,只有位于氢前面的金属 (K、 Ca、 Na除外 )才 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稀硫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生成的是铁盐还是亚铁盐。 生成的是亚铁盐。 考点二 置换反应 1. 定义 :由一种 ______与一种 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 ______和另一种 ______的反应。 2. 表达式 : A+BC AC+B (2020年 T9,2020年 T8) 3. 特点 :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 特别提醒 】 单质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2价的亚铁盐。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想一想 所有的酸都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吗。 为什么。 不一定,例如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考点三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 记忆口诀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每五个一组,按顺 序记忆: K Ca Na ___ Al ___ Fe Sn Pb (H) ___ Hg ___ Pt Au 金属活动性逐渐 ______ 减弱 Mg Zn Cu Ag 2. 金属活动性规律 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 (H)前的金属属于较活泼金属,排在氢 (H)后的金属属于不活泼金属。 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___; ③判断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位于 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 ___; ④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 Ca、Na除外 )。 强 氢 氢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 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或可溶性金属的盐溶 液反应进行判断。 金属不包含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4.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①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 条件 金属必须位于氢 (H)前面 酸一般指 ______ 或 ______ ②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 条件 单质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 _____ 盐必须可溶于水 稀盐酸 稀硫酸 前面 K(或钾 ) Ca(或钙 ) Na(或钠 ) (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情况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 2020年 T21(2)(3)、 2020年 T23(3)、 2020年 T 2020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8单元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5 2 0 中小学课件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 .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 .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20 ℃ 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答案 : C 中小学课件 2 . ( 2020 黔东南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将 10 0 m L 饱和 C a( O H
中小学课件 6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课件 考点训练 中小学课件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 1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时,忘了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D ) A .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B .不能产生氧气 C .反应速率很慢,产生的氧气比应有的产量少 D .产生氧气,总产量不减少,但反应速率较慢
应,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两者发生反应,但无气体产生,即 O~a段;待 NaOH被反应完全, NaHCO3再与稀盐酸发生发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 NaCl+H2O+CO2↑,即 a~b段。 反应到达 b点时,NaHCO3和 NaOH均与稀盐酸反应完,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针对训练 (’ 14宜昌
如气闷、头昏等 )。 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 注意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 ②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③温室效应 (2020年 T1)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一是 __________的燃烧,二是森林不断 减少。 二氧化碳、甲烷、 臭氧等 化石燃料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
( ) A.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 图示中 x的数值为 3 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 7 【 方法指导 】 (1)若有未参加反应的物质,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 (即由相同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同的物质 )。 (2)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则根据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配平
为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联系 不同种 同种 考点五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分解反应 1.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内容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2020年 T15第二空 ) 概念 由① ___种或② ___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③ ___种或④ ___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 A+B+…→C A→B+C+…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两 两 两 两 2. 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