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浙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内容摘要:

月和不朽的事迹。 出示课题:《光荣的奖章》 ( 3) 出示几种不同的奖章图片: 五一劳动奖章 、八一勋章等 提问:你认识这些奖章嘛。 你能说出这些奖章的名称吗。 教师进行奖章介绍。 ( 4) 说一说:奖章的用途和特点什么。 教师总结 ( 1) 仔细观察奖章,分析奖章有哪些基本要素。 ( 2) 观察奖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外形。 ( 3) 观察奖章有哪些不同的挂饰,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奖章挂饰。 ( 4) 奖章的中心图案有什么特点。 ( 5) 探索中心图案的文字与图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 ( 6) 师生共同总结奖章设计要领。 ( 7) 教师示范奖章设计的基本步骤。 ( 8) 教师出示设计任务单:为班级各项评比活动设计奖章。 小组讨论: a. 我们能为班级 活动设计哪些奖章。 b. 各类奖章应有什么特点。 ( 9) 欣赏同年龄儿童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4. 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请学生佩戴自己的奖章进行自评 a. 说一说你的奖章是为什么活动而设计的。 b. 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奖章的内容。 c. 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创新的地方。 d. 说一说在创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是怎样解决的。 奖章投票评比活动,评出最佳奖章设计奖若干,评选出的奖章将在以后的班级颁奖仪式中正式采用。 ( 1)可尝试设计制作半立体造型的奖章。 ( 2)思考:少先队队徽是奖章吗。 课后反思 课 题 8 走迷宫 教学内容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迷宫的设计原理和迷宫图的表现方法。 2. 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提升设计能力。 3. 在做做、玩玩迷宫活动中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激发对迷宫游戏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二度备课 主要环节及内容 师 生 活 动 1. 游戏揭题 出示迷宫 提问学生:“你认识它吗。 你 会玩吗。 好,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快走出迷宫。 ”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绘制迷宫。 ” 2. 欣赏探究。 引导学生欣赏迷宫并启发学生思考: “迷宫什么会使人迷路呢。 ”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迷宫的特征。 3. 深入学习:我们应该怎样设计迷宫呢。 (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迷宫的设计要点。 ( 2) 围绕迷宫主题多样性欣赏讨论。 ( 3) 围绕迷宫路径的变化来欣赏讨论。 4. 设计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迷宫,并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5. 展示玩耍 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设计的迷宫,并与同学们互相玩一玩 6. 欣赏拓展 除了纸上画的迷宫之外,你还知道另外哪些迷宫。 课后反思 课 题 9 动物造型饼干 教学内容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同类的小动物,掌握动物饼干造型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彩泥或橡皮泥粘贴的一半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对休闲点心的审美表现,培养对动物泥塑的兴趣,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粘贴动物造型饼干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 彩泥、雕塑刀、牙签、底板(卡纸或者三合板) 教师:课件、范作、泥塑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预设 二度备课 主要环节及内容 师 生 活 动 1. 谜语导入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出示兔子饼干图片,导入课题《动物造型饼干》。 2. 比较饼干兔子与真实兔子的异同。 相同:长耳短尾,保留了兔子的基本特征。 不同:红眼、兔毛、胡子不见了,立体变成了扁平,形状更加概括。 出示一组动物造型饼干,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动物饼 干突出了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3. 看动物,说特征,画图例(可以学生扮演或学生说教师画)。 欣赏认识各种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体型庞大的大象、长脖子的长颈鹿、圆溜溜的小猪、森林之王老虎、肥嘟嘟的小绵羊、鼓眼睛的小青蛙、有漂亮花纹的小鱼、黑眼圈的熊猫、有斑点的小狗、爱穿花衣的小公鸡、爱游泳的小鸭、爱喷水的鲸鱼等等。 4. 示范讲解动物造型饼干的制作方法: ( 1) 选择彩色橡皮泥:不同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口味”。 ( 2) 揉捏橡皮泥,压平,厚实如平常的饼干。 ( 3) 用塑料刀刻划出 动物造型。 ( 4) 粘贴动物花纹(可加入其它“口味”) 5. 布置任务:用彩泥做一块造型美观、口味 6. 独特的动物饼干。 注意:体现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花纹等特征;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7.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8. 展示交流:请学生把做好的“饼干”放入老师的“饼干盒”,比一比,谁的动物造型更生动,色彩更诱人。 9. 拓展延伸。 ( 1) 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动员爸爸妈妈一起真正做一次动物造型饼干,烘烤后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分享。 ( 2) 尝试做做其他造型的饼干,如建筑、花卉等。 课后反思 课 题 10 做一棵大树 教学内容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者彩泥)捏塑一棵大树。 2. 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 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不同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 、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预设 二度备课 主要环节及内容 师 生 活 动 1. 亲亲泥土。 ( 1) 玩泥游戏操。 全体跟老师做(老师拿出泥示范做,学生跟着表演) 拍一拍,掌心对掌心。 揉一揉,掌心对掌心。 搓一搓,掌心对掌心。 捏一捏,食指和拇指。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的手法。 ( 2)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 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 、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土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2. 谈话导入 ( 1) 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 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 猜猜考试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 2) 欣赏大树。 a. 谈话热身: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柳树、松树、香樟树 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树。 你还知道哪些树种。 唤醒血神对于“树”的形象记忆。 出示课题:《做一棵大树》 b. 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大树的名称吗。 它们各有什么形状特点。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精华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c. 大树精神。 勃勃的生机 顽强的生命。 创作目的:为了歌颂大树的魅力和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泥塑的方式来做一棵大树。 出示课堂任务:四步骤。 3. 讲解示范。 ( 1) 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 2) 观察 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树干、树枝、树干和树根的特点。 ( 3) 如果用泥塑的方法来做,你会怎样表现。 a. 教师示范做一棵普通泥塑大树的步骤 b. 变化出不同造型的树种 师生对话,分析不同树种造型如何用泥塑的手法表现, 4. 创作提示。 ( 1) 作品欣赏 ( 2) 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捏塑自己心中的大树。 小提示: a. 树干要做的粗一些。 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插一些支撑物。 b. 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 栽树成林。 ( 1) 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室根据学生作品的大小、高低排列成一片“森林”。 ( 2) 点评。 发现最美的大树。 也可以请学生讲述自己做的这棵大树的名称和故事。 6. 拓展整理 ( 1) 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 2) 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课后反思 课 题 11 泥塑恐龙 教学内容 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