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word导学案1内容摘要:
力显著提高 , 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并且势力不断壮大 , 他们要求获得 政治上的权利 ,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 , 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 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 , 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 , 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 , 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 , 使私人办学盛行 , 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 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 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 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 , 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 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 , 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 , 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 ,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 , 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 , 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 (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 2. 公元前 381 年某天 , 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 , 偷盗了邻人钱财 , 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 , 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 (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 )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 该书的前言说: “ 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 德核心是 ( A ) A. “ 仁 ” B. “ 无为而治 ” C. “ 兼爱 ”“ 非攻 ” D. “ 法治 ” 2.《国家。20xx秋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word导学案1
相关推荐
流 , 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 , 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 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 , 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 , 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 ,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 , 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 , 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 秦巩固和维护统一的措施。 2. 秦统一文字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 梁启超: “
文章的中心。 ‖学法指导‖ 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学法指导‖ 文中的鸟是意象,写鸟实际是写人生,描写鸟的环境实际是反映时代。 从作 者最初对鸟的兴味到最后的不忍看, 作者对鸟是有良知的。 从他关心处于社会低层的百姓方面看, 作者希望建立自 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 目标导学三:概括每章内容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第一章
阿尔文曾说: “ 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 2500 多年前 ,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文中的 “ 孔子的智慧 ” 被整理成 ( ) A. 《尚书》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左传》 知识点 3 百家争鸣 6. 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 、 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 , 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战国时期 , 墨子提出 的思想主张是 ( )
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 《史记》记载 , 秦孝公死后 , 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 谋反 ” , 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 ,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 还是失败了 , 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 , 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守旧贵族对商鞅变法的反对导致商鞅被处死 , 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
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 , 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 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 下列历史人物中 , 主导修筑这个 “ 了不起的工程 ” 的是 ( ) A. 大禹 B. 李冰 C. 商鞅 D. 李春 03 能力提升 9. 某校七年级 (2)班的同学在学习 “ 商鞅变法 ” 这课时 , 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 , 错误. . 的是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