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word导学案1内容摘要:
秦 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帝位 之争 封建地 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 级内部争权 夺利斗 争 、时间、建立者、都城。 背景:秦朝灭亡后 , 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 最后 , 项羽战败。 时间:公元前 202 年。 建立者:刘邦。 都城:长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 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 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 , 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 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 , 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 , 由组 长分配任务给组员 ,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 , 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 , 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 示提升】 1. 秦的灭亡。 (从灭亡的原因、经过、教训着手 ) 2. 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 “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 , 女子纺绩不 足衣服 ” , 人民只能 “ 衣牛马之衣 , 食犬彘 (猪 )之食 ” 了。 这句话指的是秦朝时期 ( A ) A. 沉重的赋税 B. 繁重的徭役 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 2. 有人曾形容秦朝是 “ 赭衣塞路 , 囫囵成市 ” , 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 ,监狱里关满了人 , 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B ) A. 社会治安混乱 B. 刑罚严酷 , 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 人们的法。20xx秋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word导学案1
相关推荐
B. 刘邦 、 项羽起义 C. 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 东汉黄巾起义 6.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 , 其中 错误 . . 的一项是 ( ) 时间:公元 184 年 领导 人:张角 口号: “ 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 ”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 解 A. 时间 B. 领导人 C. 口号 D. 作用 7. 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 ,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 ) A.
图 ” 及 “ 跋扈将军 ” 故事 , 思考东汉政治制度的情形。 外戚专权 —— 宦官得宠君权旁落 —— 夺回君权 轮流把持朝政 , 任用亲信 谋杀异己 → 东汉衰亡的根本原因 知识模块三 黄巾起义 自主阅读课本 P60~ 61内容 , 完成第 4题。 4. 黄巾起 义的背景、口号、规模 , 对东汉统治的影响。 (1)东汉后期朝政腐败 , 时局动荡 , 民 不聊生 , 自然灾害频发;
骞通西域后 , 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 , 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 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 ① 核桃 ② 小麦 ③ 石榴 ④ 葡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 丝绸之路 ” 是 中外联系的纽带 , 沟通中西的桥梁 , 被称为流动的 “ 文化运河 ”。 以下 不能. . 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 汉朝的使者 、 商人沿路 西行 B.
须保持在 50 分贝以下,试求声音强度 的范围为多少。 【能力提升】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心理学家发现 ,学生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 ,讲座开始时 ,学生的兴趣激增 ,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 ,学生的兴趣保持理想的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 ,用 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 (f(x)的值越大 ,表示接受能力越强 )
; 师:阐述二分法的逼近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二分法的算法思想,明确二分法求函数近似零点的具体步骤. 分析条件 “ )(af )(bf 0 ”、“精度 ”、“区间中点”及“ || ba ”的意义. 2.求区间 a( , )b 的中点 1x ; 3.计算 )(1xf :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组 织 探 究 ○ 1 若 )(1xf =0 ,则 1x 就是函数的零点; ○ 2
受 , 更不用说贯彻了。 „„ 公元前 2 世纪 , 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 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汉景帝 知识点 3 盐铁专卖 7. 公元 前 118 年 , 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 , 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 A. 半两钱 B. 五铢钱 C. 铲币 D. 刀币 8. 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