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word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 汉武帝 是 如何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 : 同时,课件出示“ 焚书坑儒 ” 图片 ,思考 秦始皇统一思想的做法。 提出问题: 秦始皇的措施有没有实现统一思想。 汉武帝能否借鉴秦始皇的做法。 汉武帝的做法: ( 1) 任用精通儒家之人为官 —— 以官 禄 的方式利诱天下人。 ( 2)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 以教育的手段感化天下人。 汉武帝通过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倡导与推崇儒学思想的氛围,实现儒家思想在社会的普及,进而成为大众所接受的价值取向。 由于这一措施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利于封建王朝统治,所以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沿袭,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设计意 图: 列举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从效果对比上看到汉武帝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而理解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正统思想的缘由。 三、 削弱 封 国势力 —— 推恩令 1. 封国问题的由来:汉高祖 —— 郡国制 课件出示三则 材料: ( 1) 汉高祖在地方管理上采取有些地区沿用秦朝所设置 郡县制;有些地区采取分封制,册封子弟为王侯,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 2) 展示斑马的形象:因为郡国制的统治模式与斑马的形象非常类似。 ( 3) 展示郡国制下汉朝地方管理分布图。 通过讲述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制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 抛出疑问 : 郡国制出现了什么问 题。 设计意图: 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郡国制的含义,为接下来的“推恩令”做好铺垫。 2. 郡国制的危害 开展活动 : “我思故我在” 阅读课本 第 61 页 第 3 小段,思考以下问题: ( 1) 郡国制中 , 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的 是 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 2) 严重威胁皇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3)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效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 材料: ( 1)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使用的“金缕玉衣”。 (注:金缕玉衣在汉朝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 2) 郡国制封国诸侯王的叛乱情况: 公元前 177 年,济北王刘 兴乘汉文帝去太原阻击匈奴之机,发动武装叛乱。 公元前 174 年,淮南王刘长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 吴王刘濞更是凭借地利之便,富比天子,早有篡夺皇位之心。 ( 3)“ 七王之乱 ” 图片。 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疑,使学生了解郡国制中封国势力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的表现,汉景帝强制“削藩”带来国家的动乱,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封国势力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封国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汉景帝“削藩”政策的不足之处,为颁布“推恩令”作铺垫,同时也为将汉景帝“削藩”与汉武帝“推恩令”进行对比做好准备。 3. 主父偃 —— “推恩令” 课件出示 材料: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 适 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 (西汉)司马迁: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