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ppt课件2内容摘要:
通过的路程为 12m。 1m/s、 1km/h谁大谁小。 如何比较。 1m/s=_______km/h 考考你 ! 72km/h=____m/s 30 m/s=____km/h 20 108 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 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该测量哪些量。 你选用的实验仪器是什么。 路程 刻度尺 秒表 时间 活动 ( 1)选定一段时间,测出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 2)选定一段距离,测出纸片在这段距离内下落的时间; ( 3)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片下落某段距离所用时间。 你有哪些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 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请同学们 设计表格 ,测量、记录并计算出纸片下落的速度。 次数 下落的高度 S/m 下落的时间 t/s 速度 v/ m/s 1 2 3 纸片下落速度的平均值 v/ m/s 3 108m/s 3 104m/s 103m/s 220m/s 28m/s 25m/s。20xx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ppt课件2
相关推荐
位 . 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 准确值 、 估读值和 单位 组成。 2 .78 cm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 ,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 例如 :现有 卷尺 (分度值 1cm)和 游标卡尺(分度值 )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 测量跳远长度需用 _________. 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 _________.
=120 m,由 得,甲下坡所用时间 =20 s,全程 =120 m+120 m=240 m,甲全程所用时间 =30 s+20 s=50 s,甲全程的平均速度 = m/s; svtABs v t 甲 上 甲 上B C A Bss svt1206BCs mtv m s甲 下 甲 下t t t甲 甲 上 甲 下2 4 0 m5 0 sACsvt甲 甲A C A B B Cs s
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直变大,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一直变大;( 2) A、 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cm,纸锥通过 A、 B间的时间为 s,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 v= = = m/s. 答案:( 1)一直变大 ( 2) 速度快慢可通过相同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距离来反映,相同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距离越大,其运动越快 .纸锥运动的速度大小可通过 v= 来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 0 .1 5 0 0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产生原因 ( 1)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 ( 2)测量方法或测量原理不完善; ( 3)测量者的观察能力、估测水平等; ( 4)其他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 1)测量方法或原理不正确、违反操作规则等; ( 2)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 误差 错误 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2)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于视网膜前。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老花眼镜) 眼球的调节 典型例题 摄影师用照相机为同学们拍毕业照时,同学们在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某同学用照相机拍照片时,他想让胶片上的像变大些,应该( ) ,同时将镜头向后调 ,同时将镜头向前调 ,同时将镜头向后调
有如下关系式: 20 cm> 2f, f< 15 cm< 2f,解得 cm< f< 10 40 cm刻线处时,物距u=50 cm40 cm=10 cm,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A. 答案: A 错解: B或 C或 D 注意:部分同学不能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不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不出焦距的大小范围,不知此时成像的特点,导致错选 B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