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课件1内容摘要: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产生原因 ( 1)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 ( 2)测量方法或测量原理不完善; ( 3)测量者的观察能力、估测水平等; ( 4)其他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 1)测量方法或原理不正确、违反操作规则等; ( 2)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 误差 错误 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2)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 3)改进测量方法,使测量方法更完善; ( 4)提高测量者的估测水平和观察能力等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读取、记录结果时细心就可以避免 误差 错误 知识解读 ( 1)误差可以减小,不能避免,而错误可以避免; ( 2)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时,要注意两点:①将测量的错误数据剔除掉;②求得的结果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值保持一致,并不是保留的数字位数越多越精确 方法技巧: 辨别错误数据的方法: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所以测出的数据一般都不相同,但都相差不大,正确的测量数据都是略大于或略小于真实值,若其中一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相差较大,则这个数据就是由于测量错误而产生的 . 例 5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就可以避免误差 解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只能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故选 A. 答案: A A 刻度尺的读数 例 6 如图 514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的示意图,在下列读数中正确的是( ) cm cm cm cm 图 514 A 解析:题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左端与 cm的刻线对齐,右端与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cm= A. 答案: A 错解: C或 D 注意:只注意了刻度尺右端的读数,而忽略了物体左端未对齐刻度尺的零刻线,而错选 末位置,且未注意测量的结果是由真实值与估读值组成的,而错选 D. 求平均值时没有去掉错误的数据 例 7 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cm、 cm、 cm、 cm,则利用有效测量数据得出物体的长度为( ) cm cm cm cm A 解析: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所以 cm是一个无效测量数据,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三次有效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 L= ≈ A. 答案: A 错解: B或 C 注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求平均值时,如果数据中有偏差较大的读数,则应去掉该读数,将剩余的数据求平均值 .测量结果应符合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如果结果除不尽,则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有效测量值位数相同 . 2 .3 5 c m 2 .3 6 c m 2 .3 63+ +题型一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例 8 (福建泉州期末)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图 515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 515 B C D 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 A、 C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 A、 C不符合题意; 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球体的直径是不科学的,故 B不符合题意; D选项所示的方法为“组合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球体直径的大小,故 D符合题意 . 答案: D 题型二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角度 a。20xx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ppt课件1
相关推荐
通过的路程为 12m。 1m/s、 1km/h谁大谁小。 如何比较。 1m/s=_______km/h 考考你 ! 72km/h=____m/s 30 m/s=____km/h 20 108 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 要测定纸片下落的速度,你认为应该测量哪些量。 你选用的实验仪器是什么。 路程 刻度尺 秒表 时间 活动 ( 1)选定一段时间,测出纸片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 2)选定一段距离
位 . 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 准确值 、 估读值和 单位 组成。 2 .78 cm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 ,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 ,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 例如 :现有 卷尺 (分度值 1cm)和 游标卡尺(分度值 )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 测量跳远长度需用 _________. 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 _________.
=120 m,由 得,甲下坡所用时间 =20 s,全程 =120 m+120 m=240 m,甲全程所用时间 =30 s+20 s=50 s,甲全程的平均速度 = m/s; svtABs v t 甲 上 甲 上B C A Bss svt1206BCs mtv m s甲 下 甲 下t t t甲 甲 上 甲 下2 4 0 m5 0 sACsvt甲 甲A C A B B Cs s
于视网膜前。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老花眼镜) 眼球的调节 典型例题 摄影师用照相机为同学们拍毕业照时,同学们在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某同学用照相机拍照片时,他想让胶片上的像变大些,应该( ) ,同时将镜头向后调 ,同时将镜头向前调 ,同时将镜头向后调
有如下关系式: 20 cm> 2f, f< 15 cm< 2f,解得 cm< f< 10 40 cm刻线处时,物距u=50 cm40 cm=10 cm,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A. 答案: A 错解: B或 C或 D 注意:部分同学不能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不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不出焦距的大小范围,不知此时成像的特点,导致错选 B或 C
是可逆的,若让激光沿 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沿 OA方向;激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 γ. OA γ 折射现象的应用 现象 内容 图示 池水变浅 如右图所示,从 A点射出的两条光线经折射后进入人眼,我们会觉得光好像是从 A′点射入眼睛里的,因此我们会觉得池水变浅了 现象 内容 图示 海市蜃楼 大气中的空气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