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立机械制造公司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自编测量系统分析软件之偏倚分析的使用说明 为减少计算工作量以及在计算工作中疏漏,公司利用微软 Excel软件开发自编了测量系统分析软件,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 :打开“测量系统分析软件”的方法见稳定性分析一节; 第二步 :在打开的“测量系统分析软件”中选择名为“线性”的工作表; 第三步 :在工作表中填写记录编号、分析日期、操作人、量具信息等信息; 重庆市瑞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ChongQing RuiLi Machinery Co., Ltd.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RL/WI010 版 本 号 页 码 第 8 页 共 19 页 版本号 /Version: 第 8 页,共 19 页 RL/WI010—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第四步 :在“基准值”栏中输入相应的基准值; 第五步 :在读数栏中输入相应的读数,输入完毕后,程序自动计算并绘制 拟合直线及置信度区间,并做出线性的符合性结论。 (五)双性( GRR 或 Ramp。 R)分析 双性是指重复性与再现性。 进行双性研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极差法、均值 极差法、方差分析法,我公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均值 极差法”。 因此,本节主要讲解“均值 极差法”的操作方法,关于另外两种方法的详细讲解,请参阅第三版《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均值极差法( Ramp。 X )是一种可同时对测量系统提供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估计值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允许将测量系统变差分解成重复性和再现性两个独立的部分,但不能确定它们两者的相互作用。 研究步骤: ( 1) 取得一个 能够代表过程变差实际或预期范围的样本。 该样本的容量( n)要求必须大于 5,但由于公司质量记录表格 RL/QRC0608《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记录表》(见图 1)的限制,样本容量最好不要大于 10。 ( 2) 选择两到三名平时使用该量具的操作人员,并给其编号为 A、 B、 C等。 对零件从 1 到 n 进行编号,为了避免“霍桑效应”,零件编号不能让评价人看到。 ( 3) 按正常测量程序,让评价人以随机顺序对这几个零件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到记录表中的第 1 1 25 行。 ( 4) 重复第三步,将测量结果填到 1 1 26 行,如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第三步, 将测量结果填到 1 27行。 填表时须特别注意被测零件的读数与零件号的对应关系。 ( 5) 计算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的读数平均值,记入第 1 2 28 行。 ( 6) 计算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的读数的极差值,记入第 1 2 29 行。 ( 7) 计算所有零件每次读数的平均值,此值称为评价人每次测量均值,分别记录到单元格 N1 N1 N13(评价人 A), N1 N1 N20(评价人 B), N2N2 N27(评价人 C)中。 ( 8) 计算出每个人读数的平均值,分别记录到单元格 N14( AX )、 N21( BX )、N28( CX )中; ( 9) 将 1 2 29 行的极差相差除以零件个数,得到每个评价人极差的平均数,分别填入单元格 N15( AR )、 N22( BR )、 N29( CR )中; ( 10) 将 N1 N2 N29的平均值转到 32行,用它们的和除以评价人数,结果记入单元格 N32( R )中; 重庆市瑞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ChongQing RuiLi Machinery Co., Ltd.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RL/WI010 版 本 号 页 码 第 9 页 共 19 页 版本号 /Version: 第 9 页,共 19 页 RL/WI010—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 11) 在记录表格 RL/QRC0610《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均值极差图》中,以零件编号顺序画出由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多次读值的平均值,多个评价人的均值图重迭画出,以便于观察评价人之间的变差。 如多个评价人的均值图的趋势均一致,则说明评价人之间是一致的; ( 12) 根据记录表格中的公式,计算并绘制均值图的控制限,并将 其填入单元格 N34(XUCL)、 N35(XLCL)中。 控制限以内的区域表示的是零件之间的变差(代表了过程变差),因此,应该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平均值落在控制限外,否则,说明测量系统的有效分辨率不足,或者这样的样本不能代表预期的过程变差; ( 13) 在记录表格 RL/QRC0610《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均值极差图》中,以零件编号顺序画出由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多次读值的极差,多个评价人之间的极差图重迭画出,以便于观察; ( 14) 根据记录表格中的公式,计算并绘制极差图的控制限,并将其填入单元格 N36( UCLR)、 N37( LCLR)中。 极差图中不允许出现超出控制限的点,因为极差图是用来确定测量过程是否受控的,因此不能测量误差有多大,控制限都将包含该误差。 如果某个评价人在控制限之外,则说明他使用的方法与其它人不一致。 如果所有的评价人均有一些超出控制限范围的点,则说明该测量系统对评价人的技巧较敏感,需要进行改进; ( 15) 对于极差图中反应的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让原来的评价人对原来的零件进行重新测量,或剔除那些读值,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抽样数量重新平均并计算; ( 16) 计算每次测量每个零件的读值之和,然后除以总测量次数(测量次数乘以评价人人数);将结果填在 30( 31)行,该行为每个零件平均值; ( 17) 将零件平均值的最大值减去零件平均值的最小值,并将结果填入 N31( RPART),该单元格表示的是零件平均值的极差; ( 18) 找出 N14( AX )、 N21( BX )、 N28( CX )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其填入33 行的适当位置,并计算它们的差,将结果填入 N33( DIFFX ); ( 19) 将计算所得的 R 、 DIFFX 、 RPART填入 RL/QRC0609《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见图 2)所提供的空白处; ( 20) 进行报告表格左侧标题为“测量单元分析”栏之下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到表格 C50(设备变差 EV)、 C54(人员变差 AV)、 C58(双性 Ramp。 R)、 C62(零件间变差 PV)、 B66(总变差 TV); ( 21) 进行报告表格右侧标题为“基于 研究变差 的分析”栏之下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单元格 L50( EV%)、 L54( AV%)、 L58( Ramp。 R%)、 L62( PV%)、 L66(数据分级数 NDC); ( 22) 检查计算结果。 重庆市瑞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ChongQing RuiLi Machinery Co., Ltd.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RL/WI010 版 本 号 页 码 第 10 页 共 19 页 版本号 /Version: 第 10 页,共 19 页 RL/WI010— 测量系统分析( MSA)作业指导书 注 1: 图 2 所示的记录表格为基于研究变差的测量系统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基于产品公差和过程总变差的测量系统分析,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测量系统的应用目的。 如:用于产品控制和测量系统,最好使用基于产品公差的测量系统分析;而用于过程控制的测量系统, 最好使用基于过程总变差的测量系统分析或基于研究变差的测量系统分析。 注 2: 如果是使用基于研究变差的测量系统分析,那么所选取的样本应能代表过程变差。 附: 计算公式 ( 1) RL/QRC0608《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数据记录表》 以下各式中: M表示评价人, i表示测量的次序, j 表示零件号, n 表示测量次数,m表示零件件数。 如 XA,2,2 表示的信息是评价 A对 2零件的第 2 次测量读数。 ① 单元格 C14 到 L1 C21 到 L2 C28 到 L28(评价人对每个零件的读数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nXX i,j,Mj,M )X(M i n)X(M axR i,j,Mi,j,MjM , ② 单元格 N11( A1)、 N12( A2)、 N13( A3)、 N18( B1)、。瑞立机械制造公司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