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2内容摘要:

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 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 有一年, “ 诗人 ” 到了北京。 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 “ 放狗屁 ” 三字。 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 "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 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 " 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 “‘ 放狗屁 ’ 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 ‘ 狗放屁 ’ 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 ‘ 放屁狗 ’ ,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 品味练习一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诗句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 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