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产品几个技术问题的说明内容摘要:

1、.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目前在 900段工作的无线设备包括 线电话移动通信设备、备、以及用于工业、科 研、医疗用途的一些设备(国际称为在此频段中的890即手提电话在此频段自基站发送信息,基站在此频段接收;935 60 于基站向手机发送信息, 手提电话进行接收。 在这两个频段之间留有20 在915 35 此不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干扰。 写器采取先进的“跳频”(即读写器的工作频率能在整个工作频段内“随机”变化)抗干扰方式, 每几十且在个频段中按“随机函数”来改变其频率,避免受偶然的突发影响(在 “电子战”中这种技术通常被用来对抗外部干扰)。 在与未发生读 写器受干扰的现象。 写器的输出功率为1W(测试值), 2、考虑天线的增益后约为6W,然而手提电话通话时与人脑的距离只有数公分,已经证明尚且对人体的健康不造成威胁,与之相比, 读写器的天线与车主的距离要远的多。 此外,程无线电通信)的技术规范制造的,有效作用距离在十米(比无绳电话 的有效作用范围还要小);再加上本系统是定向小区域发射(在十几立方米范围),与移动手机的全方向发 射有本质区别,发射能量的方向是朝向地面,不会向空中散布。 同时采用跳频技术使能量频谱扩散到整个 工作频段,进一步大幅度弱化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因此读写器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基于上述两个因素,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十分优秀,是早期定频的915动式小的范内使用分配的无线电 3、频谱资源,与全向、全地域的主动式 全双工的移动线电通信有极大的差异。 只要通过正确设计、安装,仅需用同一个频点就可以在许多车道上 同时完成之相比,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要为服务区内每一个参与通信的手机用户 分配不同的无线电频道才能避免彼此干扰。 从这个角度来看别系统,基于此种原因,有许多厂商的另外,由于915频点占用范围仅在因此车辆数增加,我们产品使用的在美国使用915好的解决美国就销售了万个电子标签及3万台读写器,其中915我国铁道部的915推广电子收费、发展以车辆自动识别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息产业,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国情。 我们 公司产品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高、可望能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因 4、而有强大的生命力。 靠性与可维修性 根据产品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表明,上。 关于可性靠性 产品满足美国国家标准局这样标准要求下生产的产品品质应该是值得信赖的。 整个识别 标签卡已经集成到一块集成块上,消除了过去由于电路板、元器件连接点接触不良及个别元器件失效造成 的故障源。 再加上集成块是由读卡器发出的无线电波作为能源对其供电,不需要安装电池,也免除了由接 触不良或供电不足造成的常发故障。 用若干整机作全系统备份,若故障维修人员通过故障检测,跟踪,并正确定其位故障点后,对产生 故障的整机作整体更换,使车道在最短时间内再次开通,投入服务。 个电子标签拥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而且在出厂之前已加锁,这就防 5、止了被人窜改。 可对电子标签 中收费站可读区中的敏感数据加锁,加锁后不能在修改。 为特定业主配置特定代码口令,该口令置于卡的系统区,保证任何机构及用户均无法改写特定业主发 行的卡内数据。 对敏感数据可用据加密标准)算法等进行加密,可进一步强化防伪能力。 158000国际标准和美国信委员会(可的种频段的技术在国际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15,标签中不需记载与用户有关任何信息,保密性及信息安全性很高。 其实,这种运用方式在美国已应用 多年,在美国已经发行的超过2700万只电子标签全部都使用这种模式,由于不必理会电子标签中关于用户 数据区的内容,也不必对标签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信息安全性。 利用每个标签中已加 6、锁点(一旦加锁,就不能解锁),就最有效而且最高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因为,将一个不能修改的、 惟一相比之下,915单、效果好,的限制,难以彻底解决防拆的要求。 另外,所有在卡中的敏 感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大大增加了系统开销。 然不会和其他设备相互干扰。 但是,这是一种资源浪费,随着信息技术的 飞速发展,很难保证不与其他设备使用的频段重叠。 915我国推广使用的9158000产的产品曾在我国授权的电磁实验室进行全面的测试,其结果满足国家关于电磁兼容性实验规范中辐射 干扰实验标准者是验证本产品是否会对同频 段的其他电子产品造成干扰,后者是本系统能忍受同频段其他电子产品干扰的能力。 其结果都通过检验测 试,而且还有余量。 现场干扰模拟测试曾在车上以两部,在包括拨号的整个过通信程中,读写器对通话信号毫无干扰,即使射,也丝毫不影响915锦渡海关使用多年,在大连、烟台、青岛、广州、厦门、苏州、石家庄、北京、南京、天津、成都、重庆、等长期工作,尚未发生属于电磁干扰方面投诉的任 何案例。 站接收的频段,而935提电话接收、基站发射频段,所谓工、科、医频段是处于以外的“窗口”,保证与就在满足上述两个电磁兼容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电 磁兼容实验时是假定与其他电子设备的频段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通过频率隔离进一步提高干扰防护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