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内容摘要:
A B 制造业是一条产业链:制造(生产)、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 国际分工:就是把以上环节当中最差的“制造”放在中国做。 其有三大特色:一是浪费资源、二是破坏环境、三是剥削劳工。 ◇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发生变化 自然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引资和承接发达国家技术产业转移方面的作用不断下降,能够使资本更有效增值的高素质劳动力,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已成为更为重要的因素。 第 94页“阅读” 中外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 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明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要注意吸引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和发展性)。 如台湾的电子产业先转移到珠三角的东莞,后来又从东莞搬至长三角的苏州;又如,日本的某纺织企业先在墨西哥建厂,但很快又把工厂全部迁到中国。 对于东莞和墨西哥来说,短期吸引产业转移后又转移走,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第 94页“活动”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1.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 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 1美元,日元升值 1倍后,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 2美元。 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 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 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 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日本:向南、北两端扩展 美国:向西、南扩散 德国:向南扩展 俄罗斯:向东扩散 …… 6. “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的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移(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例题: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工业布局的新特点是 A.由北部向南部扩展 B.向西部和南部扩展 C.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D.由沿海向内陆扩展 C 生产能力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就机遇而言,生产能力的转移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能。 这种转移还有利于在发展中国家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 但是,生产能力的转移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 1)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 ( 2)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 ( 3)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后者在其他市场销售等。 ( 4)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 研究表明,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 名师一号 》 第 147页 【 变式 1】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1.促进区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 关注的是宏观产业结构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关注的是具体产业和产品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关注的是产业的空间变化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关注的是从事产业劳动的劳动力的空间变化 ◇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四个侧面 第 97页“活动” 1. 图 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 → 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 → 市场萎缩 → 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 1) 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 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 2) 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 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必修3]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2
相关推荐
转移。 讨论课本 P96页 2两题。 问:当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越来越多,为什么。 ( 3)市场因素: 我国汽车市场有什么特点。 思考:课本 P97页两道题。 补充:关税和关税壁垒的概念。 请同学们阅读: 《 中外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 》 思考:国际产业转移还有哪些新趋向。 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还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大气中的 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使 CO2中的 “ 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 “ 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 “ 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 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 分 “
1、9879991999 4“ at of is to of A on by by a 8DD(ow 4 48 10to by X” to IP t : 16A 16 16E 16 )00010o o. 16 = o. 8 = )(): “of be to be at : 0V ): at a 0.5 18 0.5 65C 15000 00 10 260+3 15 0 40C 850C +25C
汽车的消费,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更加广阔和更具潜力,更能吸引国际汽车产业向中国转移。 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结论: 发达国家因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为避开贸易壁垒, 会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产业转移 概念和分类 影响产业转移 的因素 劳动力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
元件清单(按焊接顺序整理)序号 名称 标注名 型号 作用 备注1 电阻 K 或 470 欧 限流2 电阻 0K 上拉3 电容 29 25V/10片电容 4 30P 晶振起振5 晶振 Y 光二极管 色 电源指示 下正上负7 微动按键 位8 16P 管座 6P 管座 插件9 40P 管座 40P 管座 插件10 10 针下载座 0 针下载座 下载口11 排阵 引入引出12 按键开关 开双闭
(每个营养级均以同化作用获得能量,传递方式基本相同,最高营养级只有呼吸消耗和分解者分解。 ) 生产者 46 6 分解者 1 6 植食性动物 6 8 呼吸 12 6 未利用 32 3 肉食性动物 1 6 太阳能 未利用 微量 9 3 1 5 1 293 1 8 2 3 5 0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分析: 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