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2]61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内容摘要:

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等之说不可行也。 ” ——《 明纲 》 “今日愤世疾俗之士(恨外人之欺凌也), …… 倡为民权之议。 …… 嗟乎,安得为此召乱之言哉。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 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且必将劫掠市镇,焚烧教堂。 吾恐外洋各国。 必藉保护之名,兵船陆军,深入占据,全局拱手而属于他人。 是民权之说,固敌人所愿闻矣”。 ——《 劝学篇 正权篇 》 张之洞 反对民权 的思想,担心倡民权导致中央权威下降,对地方、民众失去控制力,而使得百姓失去约束,自行其事地与洋人为敌,从而导致外国的干涉,置民族国家于万劫不复的地步。 中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 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 ,即以孔孟之道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主义旧文化 ,主要是指 纲常名教、封建道德。 《 劝学篇 》 “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最要” “政尤急于艺” 西法:“ 西政 ”、“ 西艺 ”两大类: “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 西政 也; 算、绘、矿、医、声、光、化、电, 西艺 也”。 张之洞认为,中国文化要从西方吸取的,科学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 西政。 虽然它的西政并非后来维新派所提出的立宪法、开制度局等,但也表露了他在不更变封建政体前提下的一种 政治改革 的愿望,也就是只限于 政令的变革。 但仅就这一点来说,张之洞的思想在当时的封建官僚中已算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张之洞去世后两天的 《 时报 》 发表时评说:“张之洞之得名也,以其先人而新,后人而旧。 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曰张之洞、张之洞哉;近年来之守旧见者,又孰不与曰张之洞、张之洞哉。 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矣”。 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3、思想形成的过程: ① 、“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 ②、“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 ③、“中体西用”概念的正式使用 ④、“中体西用”思想的完善 4、实践: 洋务运动的思想纲领 (1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