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三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A版)内容摘要:

1、第 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是一本杂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杂志,马克思说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 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这是一本不平凡的杂志,九十多年前,正是它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皇帝之宝 二十一条 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丧权辱国政治 :经济 :思想 :(一)、 背景推翻清王朝统治侵略加剧,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兴起标志:2. 代表人物:3. 宣传阵地:4. 活动基地:5. 宣传口号:191 2、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又名 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青年 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二)、兴起蔡元培及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民主 科学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德先生 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915年 月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 杂志。 青年杂志 的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 序幕。 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宣 3、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材料 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 料 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 , 当以科学与人权 (即民主 )并重。 ” 敬告青年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 儒学创新的契机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材料 3:旧道德: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4、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改良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材料 4: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代表人物 具体贡献 影响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创办 新青年 发表 文学革命论 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阵地之一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开始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成为文学的典范。 布 5、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四) 、 新文化运动影响1)、性质: 前期:后期: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2)、评价:1、猛烈 冲击 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解放了思想, 传播 了民主与科学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创造 了有利条件B、局限性: 脱离广大群众没有提出反帝对 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和 西方文化完全肯定A、积极性: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传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过一番苦痛,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 6、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够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引文中的“新纪元”、“潮流”分别指什么。 “新纪元”是指十月革命,“潮流”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潮流。 2、传播: 1919年,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五四运动的促进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一批 先进的中国人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建立。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7、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 方向和性质。 4、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特点1) 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2)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战胜非马克思主义4)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概况:标志、代表人物、阵地、基地内容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代表人物、文献、政治成果;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进步性、局限性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师夷 8、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器物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科学与民主马克思主义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 )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由于 ( )1920年 9月,上海 劳动界 刊登的 一个工人的宣言 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关键在于注意时间。 1920年,这一时期 A、 中国无产阶级在 1919年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以这段材料实际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和国家。 答案: 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