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三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B版)内容摘要:
1、第 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程标准探究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912年 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探究二 标志: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杂志( 1915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文章,1916. 12 927. 7 第二次 :1929. 9 930. 1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问题情境探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 2、实质: 鼓励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创办 新青年 发表 文学革命论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文学改良刍议 探究三:新文化运动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新”在哪。 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核心 )对旧道德思想启蒙文学革命1、性质 :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 探究四 :评价新文化运动2、积极意义:(1)猛烈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 4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 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6)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 3、历史的局限性 :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领导者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方案,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存在着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探究五: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指什么。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传播背景( 1)国内: 新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 (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传播概况:( 1)李 4、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李大钊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 、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 2)五四运动的促进: 理论:李大钊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并建立了一些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 3)实践:创办 工人补习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3、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毛泽东 周恩来 邓中夏 瞿秋白探究 5、 1: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 ,加以批判 , 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探究六:知识综合探究原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新文化运动时期 , 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 , 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 6、经历有关。 探究 2: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特点(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 , 即“ 器物 ” 观。 代表:林则徐 、 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以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用 、 民用企业 , 兴办海军的实践。 指导思想: “ 中体西用 ”。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 挽救民族危机 , 停留在 “ 器物 ” 的表层阶段 , 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 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代表:康 、 梁君主立宪政体方案以及孙中 7、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 、 自由平等发展为 “ 三民主义 ”。 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 , 还要学习政治制度 , 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 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 “ 制度 ” 的深层阶段 , 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 、 科学思想 , 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道路 、 马克思主义。 代表:陈独秀 、 李大钊 、 鲁迅等。 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 、 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 , 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 8、入到 “ 思想 ” 的核心结构 , 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 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 , 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总之 ,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 , 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文化层次 , 体现了一个由浅入深 、 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本节小结初期 后期提倡民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兴起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以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即文学革命)1.“ 所谓立宪政体 , 所谓国民政治 , 果能实现与否 , 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 “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 ” 即国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答案: 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3、中国人普遍地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开始于( )民政府统治时期。(北师大)必修三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B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