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三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A版)内容摘要:
1、第 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如同一位不断遭受打击的病人,旧伤未好,又添新伤,外伤未愈并发内伤。 清王朝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处在时代前列的不同阶层的先进中国人提出了各自的“救世良方”,形成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的潮流。 何谓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通常是指在 明末清初 以及 晚清民初 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利 玛 窦一、开眼看世界 景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c、 鸦片战争使 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 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2、代表 2、人物 林则徐、魏源A、成就:B、地位: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 1)林则徐林则徐魏 源( 2)魏源A、编写著作:B、主 张:C、意义: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 关注世界形势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 向西方学习 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魏源3、“开眼看世界” 的评价:积极意义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局限性 :他们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1、背 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 3、外患(侵略加剧、农民起义)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金田起义捻军起义2、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西学:西方文化(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 ”:纲常名教为国家命运根本;“ 西学为用 ”:近代科技,挽救的清王朝目的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含义:3、洋务运动 (实践)时间:旗帜:成就:19世纪 60 90年代师夷长技以 自强办新式学堂(同文馆) ;近代工业 4、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5、评价 (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行不通。 中 学西 学封建统治制度西方科学技术失败。 1、维新思想的 产生 早期维 4、新思想2、维新思想的 发展 康梁维新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3、维新思想的 实践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主张:局限性: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原因( 2)代表人物及主张1)洋务运动的展开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政治 :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 :兴办学校 , 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19世纪 60年代以后2、维新思想的发展 ( 19世纪 90年代初)抨击封建顽固势力,“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1)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康有为影响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 5、理论基础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A. 代表作: 变法通议 B. 主张: 发表 变法通义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申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今日策中国者,必曰 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 变官制。 ( 1873 1929)严复( 1854 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 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 严复2、维新思想的发展(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实践: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 6、潮)( 4)评价:进步性: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突出 )。 局限性: 在于既反封建制度又没完全抛弃传统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思考: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内容、实践影响比较 60 90年代与 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新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影响掀起洋务运动 掀起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地 抵抗派 地 洋 7、务派 资 维新派“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 维新变法思想器物阶段 制度阶段从“师夷长技”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组织人员编写 各国律例 和 四洲志 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A. B. C. D.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源等人 启超等人 守旧与革新 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 19世纪) 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C. D.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变法通议 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火成,在变官制。 ”这里的“官制”指( )主共和制。(北师大)必修三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ppt课件(A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