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必修三 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A版)内容摘要:
1、第 13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2008年 9月 25日 21时 10分 ,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材料 如果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1)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力量。 1、 2、两弹一星( 2)目的一、从“两弹一星”到神州五号( 3)成果: a. 原子弹1964年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 1967年 氢弹 爆炸成功邓稼先( 1924 1986),中国物理学家;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 被誉为中国的“ 两弹元勋 ”。 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b. 导 弹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新一页。 钱学森一家钱学森( 1911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193 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c. 卫星技术意义: “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成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国际: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空间技术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中国:尤其是增强了中国国防力量 ,提高了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4)“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2、载人航天工程 :( 1) 决策: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地位: 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 2)航天成就( 1) 2003年 神舟 5号 首次载人 4、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航天英雄:杨利伟影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2) 2005年 神舟 6号 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3) 2008年 神舟 7号 升入太空,中国人迈开太空行走第一步( 4) 2011年 神舟 8号 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 1)过程: 20世纪 50年代开始研制 1983年成功研制出“ 银河 号 ”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 2)作用: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 金怡濂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记者 30日从曙光公司获悉,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曙5000A 5、 “ 魔方 ”,将于 6月 12日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据曙光公司介绍,“魔方”的计算能力超过目前正在上海超算中心服役的曙光 40000倍。 投入应用后,“魔方”将成为上海超算中心的主力机型,可大大提高该中心的计算能力,为气象、海底隧道、环保、大飞机制造、船舶、汽车、建筑、钢铁、石油天然气勘探数据分析、机电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计算服务,为城市减灾防震提供安全保障。 曙光公司表示,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曙光 5000完全满足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服务广泛的用户需求,在科学研究、工业工程、教育等诸多领域提供服务。 曙光 5000使得上海超算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通用计算平台。 劳动报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 6、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他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谁 ?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1、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 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 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 袁隆平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严酷而沉痛的现实 7、使他决意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 1) 20世纪 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2) 1973,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 20%。 ( 3) 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 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 20%以上,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袁隆平接受以色列“沃尔夫奖”3、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009年 10日指出,全球有10. 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 8、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为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西方国家更是把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称之为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目前世界上有 20多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引种和推广杂交稻。 4、杂交水稻的意义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吗。 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邓小平 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 9、业的发展;袁隆平 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课堂小结 1: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其创造了前提; 其提供了保证; 在创新中求发展; 合国力的增强。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课堂小结 2: 新中国科技成就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1、 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是( ) 杨利伟 两弹一星”是指(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优 2号”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BD。(北师大)必修三 第13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A版)
相关推荐
容易犯什么错误。 • 2020年 8月 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图片及描述 • em/IMG=6260b9121ec81bd9c3fd78d8 • 奥运会开幕式文化解读 • 08/16/ 可参考查阅的网页 • 创意迎奥运 年轻雕塑师推“运动兵马俑” (视频) • • • 自主创新榜 :我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与全球同步 38989/20200121/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第 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今日佛罗伦萨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说 :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 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不同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根本否认传统文化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城市形态是随着什么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 思考:聚落的空间形态仅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吗。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变化,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星状 时间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1909年 新中国初期 50年代 中期至 60年代初 70年代后期 城市形态及变化特点 城市形态逐渐演变成 星 状 以老城为中心,沿四条公路及运河伸展 向外扩张 块 状地域形态 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
1、第 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课程标准探究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内涵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第 15课 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奠基时期的教育事业 内容: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 2)意义 :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为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1)时间: 1957年( 3)内容:“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